落實“萬人助萬企” “十條”服務措施出
斗罷汛災戰疫情 服務市場不放松 之鄭州市篇
落實“萬人助萬企” “十條”服務措施出
一一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十條” 服務措施助企業發展
本刊記者 柴占陽 通訊員 何鵬輝
近日,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為全面貫徹落實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萬人助萬企”相關決策部署,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開展“三送一強”“一聯三幫”保企穩業專項行動,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以下十條服務措施:
一、創新政務服務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證照分離” 改革,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圍和更多行業推動 “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在全市范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破解 “準入不準營”問題。深入推進 “1+X”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一網通辦”平臺使用效率,將更多事項納入企業開辦流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對登記注冊后暫不辦理其他相關業務,及時回應后繼需求。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覆蓋面,試點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聯合發放。拓展“一網通辦”平臺延伸服務,探索實現企業變更、備案、注銷等環節高頻事項全程網上辦理,全面推廣商事服務全程電子化,提升各類市場主體辦事便利化水平。
二、加強業務指導,幫助企業共渡難關。
對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包容審慎監管,加大對藥品經營企業的政策咨詢、法律服務的保障力度。加大對疫情防控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服務幫扶力度,對申請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的企業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支持災后企業恢復重建和復工復產。加強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免費提供涉水電梯保障性檢驗;加強專業技術幫扶指導,提高企業發現隱患、整改隱患、安全生產的能力。
三、深化知識產權強市戰略,構建大保護格局。
支持優勢企業實施商標品牌發展戰略,指導開展馳名商標申請認定;發揮地理標志品牌的精準扶貧作用,推進縣域地理標志培育;強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銀企對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整合商標、專利相關獎勵激勵政策措施,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加強知識產權維權保護工作站建設,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援助服務機制;開展“鐵拳”專項執法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
四、持續推進質量強市戰略,創建質量高地。
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 服務指導企業參與對市長質量獎、省長質量獎、中國質量獎評選,試點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探索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幫扶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組織技術機構專家深入重點工業產品生產企業,提供“一對一、點對點”幫扶服務,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認真開展《鄭州市質量提升若干政策》涉及CNAS認可實驗室等獎勵項目的組織申報,使財政資金更多更好惠及企業,促進檢驗檢測機構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和管理提升。
五、堅持標準引領,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支持企業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創建各級標準化示范項目;幫助優勢領域龍頭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以先進標準引領產業發展,推動鄭州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走出去”。鼓勵企業將專利、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以標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全面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
六、強化技術支持,為企業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開展生產許可服務指導,對食品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開辟“快受理、快審查、快批準”通道,加快審批進度;幫助食品銷售企業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制度、培訓食品安全管理及從業人員、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行藥品進口備案服務電子化,提供全程、個體化、精細化的指導。對藥品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及支持,為藥品生產企業檢驗人員提供無償培訓,對藥品生產企業委托檢驗無償接收,優先檢驗。深入貫徹落實化妝品新規范,努力提升企業備案合規性,暢通企業溝通渠道,解決企業注冊難、備案難的問題。
七、市場監管送服務,開展“中小企業行”活動。
指導幫助企業建立計量標準;根據企業申請免費開展計量器具檢定校準服務,優化送檢流程,加快檢定速度。在小微企業大力推廣ISO9001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幫扶小微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為小微企業提供條碼新辦、續展、膠片、二維碼等“一攬子”服務,實行網絡自助繳費,大力推進編碼業務網上辦證服務。深化政銀合作,建立市場監管部門與各類金融機構的信息共享推送通道,為金融機構向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結合企業不同類型的融資需求,適時召開金融產品推介會、宣講會和銀企懇談會、對接會,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八、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切實為企業松綁減負。
在全市開展“治理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對水電氣暖、商業銀行、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商會、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強合同行政監管,強化廣告監管,嚴厲查處違法促銷、違規商業炒作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九、創新監管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環境。
推廣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三張清單”,引導當事人主動改正違法行為,促進市場主體守法誠信經營。建立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為市場主體“糾錯復活”擔當作為,維護好其合法權益。對因受疫情等不可控力特殊影響暫時失聯的企業,暫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對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疫情防控相關物資生產經營企業,依企業申請簡化流程,盡快移出;對疫情防控等災害應急期間發揮重要作用,重要生產、生活物資保障供應企業,以及醫療衛生、食品藥品經營等領域企業的信用修復申請,急事急辦,特事特辦。
十、堅持黨建引領,推進非公黨建首席指導員制度。
對“小個專”黨建工作聯系點企業進行 “點對點”幫扶,為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法律、送標準、送黨課,以高質量黨建凝聚“小個專”經濟組織高質量發展強大力量,推動“小個專”經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
(即日起施行,有效期一年)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