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明縣讓黨旗高揚黃河灘
山東省東明縣讓黨旗高揚黃河灘
朱憲龍 王恩標 記者 朱有剛
“房子質量好,結構布局合理,連水電暖考慮的都很周全。”近日,在山東省東明縣焦園鄉1號村臺上,村民朱二記說起分到的210平方米房子贊不絕口。
“三年攢錢、三年筑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由于受洪水浸泡、沖刷等原因,黃河灘區房子的壽命很短。灘區群眾種地難、出行難、生活難,住房更難?! ?2017年,山東省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作為山東省灘建的主戰場,東明縣共建設25個安置社區,其中24個村臺社區、1個外遷社區,涉及32539戶、119680人,總投資130多億元?! ?縣里把灘區遷建作為“一號工程”,成立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指揮部,縣委書記張繼爭、縣長孫遷國共同擔任指揮長,縣委副書記張紅任常務副指揮長,所有副縣級領導分別擔任25個村臺社區指揮長。在組建灘區遷建指揮部時,東明把黨支部建在灘區,64個村黨組織成為灘區遷建戰線上一個個堅強的“戰斗橋頭堡”。在調地、遷墳、分房、搬遷等關鍵節點中,各黨支部聯動群眾召開代表會,積極聽取群眾訴求,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民主商議,把大家的共同意愿凝聚成統一行動?! ?沙窩鎮3號村臺對高堌村實行整體搬遷,村里的黨員干部為群眾積極聯系周邊村莊的租住地,在現場幫助村民搬家具、運糧食。6天半的時間內,高堌村318口人完成搬遷。整個搬遷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糾紛?! ?為推動工期建設,東明縣實行一個村臺、一套班子、一個推進方案。工程涉及群眾之多、地塊之廣、工程之大、困難之重前所未有,面對種種困難和問題,縣指揮部全面落實督導考核機制,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科學統籌,壓茬推進,相繼克服了調地、拆遷、遷墳、吹沙、沉降、建設、資金、管理等難題,推進工程建設提檔加速。涉遷鄉鎮黨委干部吃住在一線,沖鋒在前,吃苦在先,深入群眾,調研實際問題,穩妥推進征地調地、清障拆遷、自籌款收取、分房搬遷等各項工作。
建設中,省市領導多次深入一線指揮調度。發改部門在方案編制、項目資金等方面向灘區遷建傾斜;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在土地批復、指標爭取等方面給予幫助;交通部門積極推進撤離道路建設?! ?參與施工企業全力支持。中建三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成立“黨員攻堅隊”,僅用3個月時間就建成914套民居房??h農商行“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降低利息發放貸款,保證建設資金。國網東明縣供電公司克服跨黃河架線技術難、冬季雨雪天氣施工難等,9支鐵軍在“黨員先鋒隊”率領下,20天完成勘察、設計、制定變電站增容改造項目;12天完成灘區35千伏劉樓、焦園兩座變電站增容,架設7條10千伏線路近萬米,確保灘區遷建電力先行?! ?鄉鎮動員群眾搬遷。面對調地、拆房、遷墳等棘手問題,在焦園鄉荊東村,老黨員李鐵錘抱病帶頭遷墳;黨員劉旭光遷墳后,因道路拓寬需二次搬遷,村干部都覺得難以張嘴,他聞知后主動提出早點遷走;剛成家的陳建標借錢在村頭新建一家飯店,聽說要拆遷,小陳難過得哭了。他的伯父、支部副書記陳彥賓找到他做工作,保證了搬遷正常進行。村里87名黨員個個就像一面旗幟,引領全村1537戶實現和諧搬遷,充分顯示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受新冠疫情影響,灘建工程一度受阻。為破解復工難,東明縣采取為復工人員開辟綠色通道、組織專門車隊“點對點”等方式接回施工人員。分16批次派出勞務聯系小組,先后到黑龍江、江蘇等地接回農民工2000余名。同時提前組織企業集中購買并儲備施工物料,保證用工有人、物料充足。擔任村臺鄉級指揮長的董青霞,因長期加班熬夜眼底出血,經常紅腫。為了不被人看出來,她戴上墨鏡堅持上班,直到有一天暈倒在工地上,指揮部領導才知道她的病情,強制讓她住院治療。焦園鄉扶貧辦主任閆金生說好周末回老家陪父母吃燒烤,因村臺有事很晚才回家,當日父母將烤爐搬進房間后不幸中毒去世,這成為閆金生心中永久的痛。
四年來,全縣1200多名黨員干部、6萬多名建設者集結黃河灘,放棄節假日,鏖戰大遷建。他們中有年近花甲,即將退休的老職工;也有身懷六甲,無怨無悔的女干部;更多的是舍小家顧大家,任勞任怨的普通黨員。他們勠力同心,勇闖難關,用心血和汗水實現了灘區群眾的“安居夢”,讓黨旗高揚在黃河灘。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