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一顆小冬棗“長成”富民大產業

    2021-11-17 10:32:04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一顆小冬棗“長成”富民大產業
      
      記者 朱有剛 通訊員 王慧麗
      
      初冬時節,在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冬棗研究所智慧大棚里,看著一顆顆依然掛在枝繁葉茂冬棗樹上黃中透紅的小冬棗,69歲的冬棗研究所所長、濱州市人大代表于洪長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眼里充滿了疼愛。30多年來,他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如何推進冬棗產業發展,帶動群眾發家致富的不懈探索中。
      
      下洼鎮是沾化冬棗的原產地、主產區。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下洼鎮冬棗種植面積達到9.8萬畝。2021年,下洼鎮把發展好冬棗產業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實施沾化冬棗“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工程,推動沾化冬棗產業“雙增雙提”,確保讓沾化冬棗快速成長為棗農的搖錢樹、富民樹。據初步統計,今年棗農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下洼鎮干部群眾以時不我待、奮發有為的創業創新勁頭,經過不懈努力,使冬棗品質有效提升、冬棗產業快速壯大。沾化冬棗品質提升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出口到美國,通過了美國極為嚴苛的182項進口鮮食水果檢驗檢測,今年出口美國的沾化冬棗訂單達到4000多噸。除了冬棗銷售,加上冬棗電商物流、冬棗物資銷售、冬棗相關產業(棗葉茶、棗花蜜、棗木根雕以及棗樹顆粒燃料),下洼鎮今年冬棗產業產值預計達到12.5億元。
      
      從嫁接試種5棵冬棗樹起步,全國各地調研后初步形成“冬棗只有沾化有”的結論 于洪長善于鉆研、肯于實干,20世紀80年代初,在自家庭院里率先進行蘑菇種植,由此成為沾化第一批“萬元戶”。走村串鄉指導群眾種植蘑菇時,他發現本村于家村和周邊前下洼村、西平村等村民家房前屋后的金絲小棗樹林里總有一兩棵棗樹與眾不同,結果晚、果型大、口感好。在金絲小棗成熟一個多月后,這些果子才開始由綠變紅,下了冬霜后,摘下來放到嘴里,上下牙一碰就碎,口感蜜香中透著甘甜,咀嚼幾口融化在嘴里,甘洌清爽沁人心脾。
      
      打問棗樹主人,往往也說不清這些棗樹的來歷,說從小家里就有這么幾棵棗樹與眾不同,因為都是在立冬前后成熟,一般就叫它冬棗。查閱1984年國家林業普查數據獲悉,沾化境內這種冬棗樹有56棵,其中僅下洼鎮就有30多棵。于洪長琢磨,這些棗樹結的果肯定是好東西!于是,在本村兩棵百年冬棗樹上剪下接穗,在自家庭院里的5棵婆棗樹上嫁接了“冬棗樹”。于洪長在摸索嫁接培育冬棗的同時,拿出種植蘑菇賺的錢,以每斤1.5元的價格收購冬棗。一部分冬棗作為禮品贈送友人,他還帶著一些專門到當時的沾化縣科委尋求幫助。經過深入交流探討,他萌生了在原有種植蘑菇的基礎上,發展冬棗種植的想法。隨后幾年,他跟著沾化縣科委相關人員參加了多次全國農產品博覽會,南到云南、北到大連、西到陜西,有意識地看看別處有沒有這種冬棗果品。經過幾年考察,他和科委人員初步形成了“冬棗只有沾化有”的結論。
      
      “這可是老天爺對沾化下洼人的恩賜,咱得好好研究、好好發展,爭取讓沾化下洼獨有的冬棗樹越長越大、越長越多,最終成為群眾發家致富的搖錢樹。”從此,于洪長與沾化冬棗結下了不解之緣。
      
      各級政府科技部門的支持,為沾化冬棗產業發展插上了科技進步的翅膀 1988年,沾化縣科委與于洪長聯合成立了“沾化縣農村實用技術學校”,建立了占地8.8畝的種植基地。在沾化縣科委支持下,經過努力,他最終爭取到了當時的惠民地區科委、山東省科委的科技研究支持:1989年獲得惠民地區科委1萬元科研經費支持,1990年獲得山東省科委3萬元科研經費支持。有了科研經費,于洪長就聘請技術人員,挨家挨戶給冬棗戶免費送化肥、免費修剪,后來免費嫁接冬棗樹,下洼鎮冬棗產業逐步成長起來。1989年當年,各村在小棗樹上嫁接了896棵,僅前下洼村就嫁接了500多棵。
      
      1990年,山東省科委的支持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立項開展“沾化冬棗苗木繁育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項目”。于洪長先后在沾化縣農村實用技術學校院內、永豐韓家苗圃基地、富國井王村等處各種植3畝作為試驗點,開始以大田密植模式種植冬棗。于洪長建立了中國第一片沾化冬棗園,從此沾化冬棗由庭院走向大田。經過三年試驗,大田規?;a業化種植獲得成功,科研項目獲得了惠民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蒲许椖框炇赵u價為:沾化縣農村實用技術學校承擔的“沾化冬棗苗木繁育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課題多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項目驗收時,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專門研究小棗的專家郭裕新說,沾化冬棗的確是稀有鮮食品種,但是有一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大面積產業化種植后,如果不能及時賣出去,會形成產品積壓,造成鮮果爛果。如何克服這一問題,成了擺在于洪長面前的一道坎。當時正好中科院定期派駐沾化科技副縣長幫扶貧困縣脫貧。經過掛職科技副縣長牽線,1992年10月,于洪長帶著剛從樹上摘下的冬棗,坐公共汽車趕到北京,求教鮮果保鮮專家張光學教授。張光學嘗了沾化冬棗后,說這么好吃的鮮食棗肯定會被市場青睞,產品積壓問題不是大問題。他承諾,讓于洪長有問題及時同他聯系,他會毫不保留地給予大力支持。
      
      冬棗產業迎來大面積產業化、規?;l展的黃金階段
      
      于洪長在開展項目研究過程中,于1990年培育了3000多棵冬棗樹苗。于洪長認為,沾化冬棗是沾化獨有的稀缺棗樹品種,只有讓當地群眾發家致富才能讓他的研究更有意義。對于他的匯報,鎮黨委、政府負責人當場表態全力支持。
      
      1992年秋冬,下洼鎮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沾化冬棗,在下洼鎮張三村種了117畝,加上馬武、尚泊頭等村,一共種下3000多畝冬棗。1995年,冬棗產業發展推進力度再次加大,沾化冬棗產業開始步入快速成長發展新階段。
      
      從1995年開始,下洼鎮政府以每斤5元的價格收購棗農的冬棗,1996年收購價格提至每斤8元,1999年漲到了每斤20元。下洼鎮政府實施保護價收購,既給準備發展冬棗種植的群眾吃了定心丸,也給先期在庭院嫁接冬棗,迎來產果期的棗農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村民庭院里一棵冬棗樹產的冬棗能賣到三四千元,比種地收益高得多。
      
      在以保護價收購冬棗的同時,下洼鎮對于冬棗樹的保護也拿出了具體措施,當時就出臺了以保護冬棗樹為主的樹木保護制度。下洼鎮先后推出的保護冬棗樹、推進冬棗產業發展的得力措施激發了棗農發展冬棗產業的積極性,當地冬棗產業風風火火地發展起來。1995年,沾化榮獲“中國冬棗之鄉”稱號。
      
      2000年時,沾化提出到2005年沾化冬棗發展30多萬畝,年產值達到20多億元。到2005年,這些目標如期實現,下洼棗農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萬多元。
      
      實施沾化冬棗“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工程,推動沾化冬棗產業“雙增雙提”
      
      從1999年開始,沾化冬棗規?;N植推開后,市場上持續了10多年供不應求,搶收搶購“瘋狂”之下,冬棗產業發展注重產量、忽視質量的問題逐漸暴露了出來。
      
      于洪長介紹,那時候,每到冬棗成熟季節,全國各地收購商云集沾化,在下洼鎮更是人山人海,每天都像趕集。當時一度出現了只要是沾化冬棗,不管個頭大小、是否成熟、口感如何,都會有人搶著收購的現象。近乎狂熱的市場行為也影響了棗農,當時出現了種植冬棗的“傻子現象”:“傻打”,毫無顧忌地噴打生長劑;“傻施”,能用多少化肥就施用多少化肥;“傻種”,地里能栽上多少棗樹就栽上多少。
      
      種植和流通環節的不理智,嚴重影響了沾化冬棗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怎么辦?
      
      2020年,實施沾化冬棗“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工程,推動沾化冬棗產業“雙增雙提”,打贏沾化冬棗二次創業攻堅戰,確保讓沾化冬棗持續成為棗農的搖錢樹、富民樹,擺在沾化區、下洼鎮黨委政府的面前。
      
      為貫徹落實好沾化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實施冬棗產業“雙增雙提”工程,2021年,下洼鎮把發展好冬棗產業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下大力氣規劃制定了“567”冬棗產業二次創業發展思路:“5”是指制定五字規劃,按照“點、線、片、園、區”五字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細化任務目標;“6”是指明確六大目標,發展設施大棚8000畝,嫁接“沾冬2號”4000畝,實現沃土工程標準化種植5000畝,建立出口基地3000畝,招引培育龍頭企業3家,建立10個高標準示范園區;“7”是指強化七項措施,成立專班、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獎懲機制、強化技術培訓、做好品牌宣傳、強化銷售推介、招引龍頭企業。
      
      為有效推進片區建設,沾化冬棗萬畝設施引領區制定了獎勵政策,每畝地按照2.3萬元標準建設鋼架大棚,其中發展獎勵金1.3萬元,農戶只需承擔1萬元。同時,對國省道沿線、零星棗園、示范園打造分別給予不同的政策扶持,推動全鎮設施大棚建設和“沾冬2號”改良。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保障措施出臺,讓棗農吃上了定心丸,全鎮新建設施大棚7000畝,改良“沾冬2號”4200畝。
      
      下洼鎮狠抓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在沾化冬棗研究所打造沾化冬棗產學研示范區,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研發及推廣。加大新品種研發力度,推動實現優勢品種引領,早、中、晚熟品種梯次上市。在研究所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冬暖式大棚、棉被延熟棚、智能陽光溫室、普通防雨棚等示范試驗棚,實現沾化冬棗從6月至11月成熟上市,做好延長貨架期有機示范,提高沾化冬棗市場占有率。在標準化生產上持續發力,按照標準化生產要求,做好減密度增光照、減產量增質量、減化肥增有機肥“三減三增”,栽植密度控制在每畝56株以下,冬棗園畝產量控制在2000斤以下,增施有機肥料,推行測土配方施肥,不斷提高土壤肥力。加快推進新技術推廣應用和老園區改造提升,打造一批規模大、標準高、帶動性強的示范園區。
      
      下洼鎮成立了濱州市沾化冬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引進濱州市渤海人才、電子商務專家魏達擔任公司負責人。該公司在積極進行互聯網冬棗銷售的同時,向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推進發展。與全國最大的線上水果超市百果園、京東買菜旗艦店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通過電商渠道,沾化冬棗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能夠迅速根據用戶需求在最短時間內到達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該公司開發了沾化冬棗大數據系統,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出客戶的偏好、集中銷售日期等。同時,該公司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開展以商招商、以智招智,把互聯網電商上下游相關產業、人才積聚到了下洼鎮。
      
      “我們堅持把沾化冬棗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大力實施‘雙增雙提’工程,規劃以秦口河為軸線,在曹廟精品示范片區建設萬畝設施引領區,在沾化冬棗研究所建設產學研示范區,在‘棗戀谷’休閑莊園建設企業基地創新區,在下洼生態旅游園建設三產融合文旅區,構建‘一河四區’規劃布局,實現‘一二三產+科研融合發展’新格局,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帶動建設中國沾化冬棗下洼全域農業公園?;I劃成立下洼國有冬棗產業化運營公司,注冊成立沾化冬棗品牌,設立冬棗種植標準化規程,以品牌化為引領進一步推進下洼冬棗產業走向合作化、標準化、智慧化。”下洼鎮黨委書記姜竹凱說。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