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鐘樓區:精細管理“小作坊” 服務百姓“大民生”
食品安全導刊常州訊(通訊員 巫芳蘭 巢牡香)作為一種天生氤氳煙火氣的食品生產業態,食品小作坊孕育了蘿卜干、魚圓、鹵肉等一批傳統美食,但由于其進入門檻低,面臨著“傳統簡陋工藝與現代規范標準、亦工亦居環境與食品安全底線”等諸多困境。為破解食品小作坊發展堵點,引導規范、合法、高效經營,常州市鐘樓區市場監管局以省級“名特優”食品小作坊評選為契機,通過“頭雁”引領,推動食品小作坊質量安全的整體提升。
“清單+指南”個性化培育
常州市鐘樓區共有食品小作坊57家,其中有7家參與江蘇省“名特優”小作坊風險排查,有15家參與市級“名特優”食品小作坊評選。鐘樓區市場監管局認真分析食品小作坊地方標準和檢查指南,按照“一坊一策”的原則對參評食品小作坊開展上門輔導檢查,從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到場所布局、原材料采購、檢驗報告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現場指導,并開具個性化、定制式10條清單,規范一套生產指南,幫助食品小作坊改善生產條件、改進生產工藝、提升質量水平,實現自我管理精細化、規范化、常態化。
“理論+實踐”專業化指導
組織轄區全體食品小作坊開展集中培訓,圍繞食品生產加工標準、生產環境、人員管理、標簽標識、臺賬記錄等方面進行逐條解讀、逐一指導,提升食品小作坊的專業化水平。培訓結束后,組織開展線下考試和自查自糾,鞏固培訓效果,進一步提高食品小作坊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小作坊的專業化水平。
“檢查+整治”全方位規范
開展食品小作坊專項檢查,重點檢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食品采購索證索票和臺賬記錄情況、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等,并從生產場所、生產條件、人員管理等方面給與針對性指導。截至目前共檢查57家次。針對檢查中制度不全、記錄不全的食品小作坊,執法人員當場給予指正,責令其限期整改,共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24份;對檢查中發現的臟、亂、差以及達不到生產條件的食品小作坊予以關停,截至目前共關停8家,取締黑作坊1家。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吳森林]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