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宏圖謀發展 市場監管會議開
新年新春加油干 市場監管不遲緩 之江蘇省常州市篇
繪就宏圖謀發展 市場監管會議開
一一常州市市場監管工作會議召開
本刊記者 柴占陽 通訊員 陳忠明
2月15日,江蘇省常州市市場監管工作會議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常州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全市產業發展大會和全省市場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1年全市市場監管工作,部署2022年主要任務,全力服務常州市 “532”發展戰略,為推動常州奮力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前列做出更大貢獻。
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王竹林作工作報告,副局長周建忠主持會議,六個單位(部門)進行了現場交流。
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領導、副處級以上干部,該局各處室、直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主要負責人,稽查專員,各轄市、區及常州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黨組(黨委)書記,辦公室主任(綜合處處長),各市場監管分局局長參加會議。
2021年工作總結
王竹林指出,2021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既登高望遠,按照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十四五”發展藍圖,積極推進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又立足當前,圍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有力推進市場監管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被國家人社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表彰為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先進集體;推動“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獲江蘇省人民政府督查激勵;在江蘇省人民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連續六年獲A級;食品安全工作專項考核、群眾滿意度測評結果均列全省第二。常州市被評為全國營商環境企業開辦評價指標標桿城市,在中消協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中,連續兩年挺進前十。
主要體現在:
一是 “放管服” 改革 敢闖敢試“勇立潮頭”
“上線“證照分離”應用平臺,列出432項許可和監管事項清單,更大力度 “放”。在全省率先開展“一企一檔”建設,持續加強信用監管,實現雙隨機監管部門全覆蓋、聯合抽查常態化,更加精準 “管”。全市“企業開辦”平均用時0.6個工作日,深化線下 “企業開辦專區”建設,專設“企業開辦大禮包”,更加高效 “服”。
二是市場秩序規范 持續發力“動真碰硬”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執法
推進“兩反”勁風行動,開展民生領域 “鐵拳”行動,組織供水供電供氣領域企業、商業銀行等價格收費檢查,全市系統年辦案數同比增長92.4%。
積極推進公平競爭審查
在全省率先完成市聯席會議組成人員的調整擴充,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公平競爭審查評估工作。
大力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
發布“一地六縣”《美麗鄉村放心消費體系建設與管理規范》,兩千多家實體店參加七天無理由退貨,創新發布消費維權“專家意見書” “專家備忘錄”,大力發展ODR企業。
三是質量強市戰略 點面結合“縱深推進” “品牌培育”持續推進
19家企業分獲省長質量獎、“江蘇精品”,以及省質量信用2A及3A認定。
“標準供給”提檔升級
新增完成主導和參與研制各級標準數同比增長29.5%,兩項地方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立全省首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標準聯盟。
“質量提升”深入開展
兩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投入使用,全省率先成立“首席質量官之家”,推進規上企業設立計量執行官。
四是知識產權賦能
爭先創優“碩果累累”
促進知識產權創造
萬企有效注冊商標企業數、新增地理標志商標數均居全省第一。
引導知識產權運用
常州入選全省首批專利轉化重點城市。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市中院等5家單位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實現維權援助工作站全覆蓋,規范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行為。
強化知識產權服務
市知識產權管理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入選省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數全省第二。
勇爭省知識產權項目 創成全省首個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園區。
五是安全底線守護
善于開拓“亮點紛呈”
疫情防控常抓不懈
牽頭做好市進口物品疫情防控協調組各項工作,登錄“江蘇冷鏈”系統市場主體數全省第一,組織20余次防疫監管集中行動。
“舌尖安全”獲得認可
首次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市委督查重點,全省首創“陽光小作坊”監管模式。
“放心藥品”穩中有進
推動建立疫苗管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三次全覆蓋檢查疾控機構、新冠疫苗接種點。
“匠心特設”好評不斷
“一充一險”列入國家總局《氣瓶安全責任保險》團體標準,運用區塊鏈技術升級氣瓶信息系統,全市乘客電梯投保覆蓋率、賠付率等指標國內領先。
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加強
實現了證后監管 “一企一檔”和全過程信息化。
六是干部隊伍建設
嚴管厚愛“步穩蹄急”
勤廉建設一著不讓,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推進,規劃編制形成系統,機關黨建成果豐碩,推出雙 “1+1”黨建品牌創建模式,大力建設機關黨員活動室和“黨員實境教育基地”。
2022年總體思路
王竹林強調,2022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要著力聚焦7個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執法 “提能增效”,推動監管長出牙齒。要理順執法體制機制,要推進重點領域執法,要加大執法辦案震懾力。
二、聚焦監管 “提質增智”,完善新型監管機制。智慧監管要更聯通,雙隨機監管要更高效,信用監管要更深入,消費維權要更高效。
三、聚焦安全 “本質提升”,防范化解風險隱患。要提升疫情防控水平,要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要提升藥械創新服務和安全監管,要提升特種設備智慧化監管水平,要提升工業產品質量監管效能。
四、聚焦市場主體“雙倍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牽頭抓總市場主體培育,要深入探索準入即準營,要大力推進開辦注銷便利化。
五、聚焦“質量強市戰略”,服務產業質量提升。要完善質量考核機制,強化質量品牌建設,打造標準創新全省標桿,夯實質量工作基礎。
六、聚焦“知識產權強鏈”,推進企業創新創造。要加強政策引領,強化試點示范,強化企業主體,強化載體建設。
七、聚焦隊伍 “好作風”,完善保障體系建設。要推進政治機關建設,深化“廉潔機關”建設,加強隊伍能力建設,強化系統技術支撐。
會上,還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