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州紅梨別樣紅 紅旗百姓圓富夢
陜州紅梨別樣紅 紅旗百姓圓富夢
一一三門峽市陜州區張灣鄉紅旗村的老百姓靠發展種植陜州紅梨圓了致富夢
本刊記者 柴占陽 通訊員 肖偉 昝運峽 張珩
家中有糧心不慌,不種糧食咋生活?然而,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張灣鄉紅旗村的老百姓20多年來,一顆糧食未種,就靠發展種植陜州紅梨,家家有存款,戶戶圓富夢。
“今年我的8畝陜州紅梨能賣10萬元以上,1畝能產8000斤梨,現在收購2元一斤,一畝能賣1萬多元。”7月1日,在陜州區張灣鄉紅旗村果品收購點,種梨大戶趙大叔向本刊記者分享豐收的喜悅。
采訪中了解到,十多年來,紅旗村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其他水果還未大量上市之時,紅旗村陜州紅梨便開始采摘,開市收購價格每公斤6元左右,產品遠銷東北及京津地區,并出口俄羅斯。
20世紀80年代,紅旗村主要以種植蘋果為主。后來,隨著全國蘋果種植面積擴大,紅旗村蘋果產業陷入困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調結構,上新品種。2001年,紅旗村黨支部黨員干部在山東果樹研究所參觀,發現一棵梨樹被保護網圍著。詢問得知,這是從美國引進的新品種,學名紅考密斯梨,網名紅啤梨,也就是今天的陜州紅梨。專家介紹,三門峽的氣候環境很適合這種梨的生長,可以試種。
2002年6月,村干部再一次來到山東果樹研究所專門考察這棵梨樹,決定發展這個品種。他們花了2000元,買了40多根接穗回來進行嫁接。
當時,蘋果還有一定的產量,讓村民立刻砍掉蘋果樹發展紅梨有點不現實。怎么辦?村黨支部動員村組干部帶頭在自家地里搞嫁接,當年繁育了1000多棵。十七年的堅持,紅旗村黨支部一班人研究種植技術、找專家解決病害,讓紅梨在村里“開花結果”。
目前,全村發展紅梨面積2200多畝全部掛果,年產值3500多萬元。紅旗村種梨發了財,周邊村莊紛紛前來取經,張汴鄉西過村就是其中一個。
今年,西過村800畝紅梨喜獲豐收,產值800多萬元,陜州紅梨變成富民興農的“錢袋子”。
采訪時,本刊記者還了解到,來自遼寧沈陽的果商張經理到陜州區收購紅梨已有10個年頭,他對陜州紅梨糖分高、口感好、在市場上銷售十分看好,收購價格從10年前的每斤5角漲到現在的2元多。每年全國各地20多家客商在紅旗村道路兩旁設立收購點20個,現在因疫情,就靠村里的 “經濟人”為他們代收梨,每天銷售量在10萬公斤左右。
“現在,看著一車車紅梨拉出村,我內心自豪,心里舒坦。因為家家戶戶供孩子上學讀書,給娃買車賣房,都靠的是這個‘紅蛋蛋梨’ 啊。”
一一今年70歲,一輩子對果木樹獨有鐘情的趙相明老人激動地道出了紅旗村群眾圓富夢的真諦。
“陜州紅梨”不僅成了陜州農民的搖錢樹,使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同時,“陜州紅梨”也通過地理標志評審,成為地理標志產品。
“下一步,我們要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和‘五星級’黨支部創建工作為契機,持續推進清廉鄉風文明建設,帶領全村群眾,在省農科院的指導下,強化品質意識,加強科學管理,使老百姓種植的紅梨不斷增產增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 陜州區張灣鄉紅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秋婭如是說。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