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快通關便利改革釋放自貿創新紅利
山東加快通關便利改革釋放自貿創新紅利
本刊記者 朱有剛
山東省聚焦企業急難愁盼,發揮自貿試驗區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省市縣聯動,加快通關便利化改革,破解貨物進口環節的堵點,不斷提升外貿企業的獲得感。
戀味食品是山東省德州樂陵市一家調味品加工企業,日前,企業從印度進口了一批26噸小茴香。受益于一項通關便利化改革舉措的落地,這批小茴香的采購成本比原來下降了近20%。
山東戀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蘇海濤介紹說:“原來我們沒法直接進口小茴香,現在可以直接報關進口這些原材料,一年能節約采購成本大約200萬,整個生產經營成本大大降低,企業競爭力也會提升。”
不能直接進口,是因為小茴香、姜黃、肉豆蔻等原料屬于“藥食同源商品”,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按照國家規定,企業必須憑借進口藥品通關單,才能辦理貨物進口。
“只有藥品企業才能申請辦理藥品通關單,我們是食品企業,沒法申請那個證。原先從藥企買藥食同源的這種原料,人家都會加利潤的,它貴了,我成本就高了。”蘇海濤告訴記者。
樂陵是我國重要的調料生產基地,聚集了200多家加工企業,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0%,不少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擾。
“‘藥食同源商品’年進口需求量大概2萬噸,我們很想幫助企業能夠實現直接進口,但僅依靠我們縣級部門,突破不了現有的政策,我們第一時間向省商務廳匯報溝通。”樂陵貿促會副會長、樂陵商務局分管外貿工作負責人閆雯麗告訴記者。
由山東省商務廳牽頭,今年,山東大力推進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濟南自貿片區與樂陵市“結對子”,希望發揮自貿試驗區優勢,賦能地方發展。很快,商務、海關、市場監管等部門與濟南自貿片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走進企業調研,與企業坐到了一起。但是,要打破原有的操作流程,并不容易。
“小茴香,想盡快進來。”蘇海濤說。
“如果不提供藥品通關單,系統會自動退單的。”德州海關保稅業務監管科科長張德昌回復道。
“對于你企業后期如何使用的問題,我們存在很大的監管難度。”樂陵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康靜表示。
破解堵點,必須加強頂層設計。 急企業之所急,山東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濟南海關決定聯合出臺改革試點方案,濟南自貿片區牽頭開展流程再造。
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浩告訴記者:“把里面面臨的一些問題,包括進口通關以及監管的一些痛點堵點進行梳理。從我們國家來講的話,沒有一個完全可以參考復制的現成經驗,我們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自貿試驗區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必須要在此中有所擔當。”
按照新的通關流程,貨物到港之前,調味品企業從“中國(山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平臺對貨物進行申報,不再需要出具進口藥品通關單。
德州海關保稅業務監管科科長張德昌表示:“海關聯合商務、市場監管部門對企業進行聯合審核,對企業進口商品類別、數量進行備案,企業再向商務部門申請辦理用途證明,海關憑借商務部門出具的用途證明,優先辦理進口放行手續。”
貨物到達企業后,海關部門進行抽樣查檢,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現場監管,同時打造線上智慧平臺監管貨物流向,確保進口原料用于食品加工生產。最終,山東首個藥食同源商品改革試點在戀味食品實現落地。
山東省商務廳規劃指導處二級調研員劉維奇表示:“不僅幫助調味品企業降本增效,而且疏通了制約產業發展的制度型堵點痛點,下一步,將聚集貨物通關、新業態培育等國際貿易全流程,加大部門協同,深化聯動創新,持續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在更大范圍內釋放自貿改革創新紅利。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