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補貼為何治不了菜價“發燒”
田頭到餐桌菜價“翻一番”
從今年夏天到現在,我國南方由于多雨天氣,菜價猛漲,而海南的菜價一直保持高位運行,特別是??诘瘸鞘?,菜價更是超越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老百姓叫苦不迭。據??谑形飪r局統計,???月份蔬菜平均零售價格為3.76元每市斤,超過了深圳8月份的3.6元每市斤。
位于??谑信f州鎮的光明之路種養合作社有100畝??谑谐D晔卟嘶?。記者9月13日在這里看到,100畝種植基地里建起了98畝蔬菜大棚,里邊種滿了菜心、上海青、芥菜等??诎傩粘3缘那嗖?。合作社理事長吳應獻告訴記者,這些大棚菜是專門在夏天給??诠?,一般從4月份下種,5月份收獲第一茬菜,一直可以持續到10月份,每天大概可以供應3000斤蔬菜。
合作社負責種植管理的梁振英說,這幾年農資、人力成本上漲,種菜的成本也“水漲船高”,現在合作社所有葉菜類的平均種植成本是1.66元一市斤。1.66元這個數字基本考慮了所有成本因素,是大棚折舊,24名社員1700元的月工資,每畝80元到90元的農藥花費,再加上農資、農機等費用平均到每斤菜上得出的。“菜的田頭價一般是2.2元一斤,考慮到市場波動,田頭價必須在2元一斤以上才保本。”
9月14日凌晨三時許,記者在??谑懈叩俏鹘质卟思⑹袌雎撓瞪虾献魃缲撠熶N售的梁其升,他開著農用三輪車帶著4名社員從舊州鎮行駛近50公里來到??谂l銷售。此時,梁其升的菜已經售出一半。“這兩天雨水多,市場菜少,價格就貴一點。”據梁其升介紹,這一車上海青、芥菜、菜心等蔬菜批發給菜販的平均價是4.3元一斤,到凌晨五六點收市時,價格會跌到3.8元一斤。平時便宜一點,價格波動很大。“我們這一趟運費就要三四百元,蔬菜也有不少損耗,這些都要包含在菜價里。”
記者發現,前來收菜的菜販大多是??诖笮娃r貿市場的攤主。其中,一位在海甸島三西路市場賣菜的葉姓攤主以4元一斤的價格從梁其升處收走了30斤菜心。而14日上午記者在三西路市場了解到,市場上菜心的價格普遍在4.8元一斤到5元一斤,如果碰上大雨天或臺風天,漲到七八元一斤也很正常。至此,蔬菜從田頭到百姓餐桌,價格整整翻了一倍。
大棚荒廢菜價“畸高”格局難改
據了解,海南省政府要求到2013年底全省建設成13.8萬畝常年蔬菜基地,保證每人每天一斤菜和70%的自給率。2012年,海南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補貼供本島常年蔬菜種植基地就達到1.24億元,這還不包括各級政府部門對低收入群體進行的生活補貼和對平價菜店、攤點進行的補貼。
但是逾億元的補貼為何還沒改變菜價“畸高”的格局呢?海南省農業廳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人工、運輸、儲存等成本逐漸提高等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地菜供應跟不上,蔬菜基地的建設和配套比較滯后。
令記者感到驚訝的是,政府投資1億余元補貼的蔬菜大棚,在很多地方竟然出現了較多閑置荒廢的現象。在舊州鎮龍頭村的常年蔬菜基地記者看到,這里一百多畝大棚只有兩個在使用,剩下的都是鋼架子,沒有鋪設塑料膜,里邊野草叢生一片荒蕪。而兩個正在使用的大棚里稀稀拉拉地種著茄子、絲瓜、地瓜等蔬菜,一位姓周的管理員說,這些菜是給自己吃的,而他從今年2月來到基地,旁邊的大棚就一直沒建起來。
海南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海南省累計有約12萬畝的常年蔬菜種植基地,由于基礎配套不完善、勞動力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實際種植面積僅有1.8萬余畝。
億元補貼為何治不住菜價“高燒”?
為何上億元的補貼還剎不住菜價上漲的勢頭呢?業內人士認為,從蔬菜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來看,直接獲益的群體少,補貼的效應比較分散,很多補貼沒有用在“刀刃”上。
??谑形飪r局局長吳健林坦承,從目前的菜價情況看,生產者賺頭不大,消費者也難以接受,這不是良性的市場格局。
吳應獻告訴記者,合作社這種模式種植蔬菜相對成本低,抗風險能力較強,但是建大棚費用高,政府最多補貼70%,資金壓力仍然較大,而且補貼申請程序繁瑣,審批慢,而且要建成通過驗收后才發放補貼,導致很多農戶難以提前拿到足額補貼。
而在銷售環節,補貼起到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記者在??诟叩俏鹘质卟思⑹袌鲇龅搅藦暮?谟狼f拉菜來銷售的詹師傅,他告訴記者,以前他曾在農貿市場上賣過菜,要交攤位費、衛生費等各種雜費,現在在馬路市場上就不用交了。“沒聽到過什么補貼,反而每個月我們還要交不少費用。菜價高我們其實也沒有多少利潤。”
業內人士分析,蔬菜從生產到銷售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是目前國內能實現直銷的少,各環節相互割裂,“農超對接”“農批對接”很難真正實現,種植戶和經營者都難以得利,一些平價菜店甚至因為沒有蔬菜基地支撐,不得不去市場上買高價菜,導致經營困難的現象。
專家建議,破解菜價“畸高”格局的措施需“兩手發力”。一方面需繼續努力加強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形成比較穩定的市場機制,減少環節外因素對于菜價的影響。而另一方面,從補貼上還需真正做到讓利于民,優化配置,對補貼結果要有充分并準確的估計,做好跟蹤強調實效,這樣既能將補貼用在實處,也能監督好政府的“錢袋子”。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