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變“壞”的背后
東方衛視一條“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的肉類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的新聞,無疑讓本就炎熱的7月更加沸騰。知名洋快餐身陷“質量門”并非第一遭,人們不禁感嘆,“麥大叔”、“肯大爺”也變壞了。
上海福喜始作俑者,自然是眾矢之的,其暴露的制度監管、企業責任問題也一直是食品行業存在的頑疾。對于麥當勞、肯德基,有部分人“寬大為懷”,認為問題的根源在福喜,洋快餐也只是身受其害,情有可原。麥當勞首席執行官也確實在接受采訪時回應,他們被上海福喜的質檢報告欺騙了,今后將不再使用這家公司的原料。真相有待厘清,且不論其是否知情,在自己的地界內出現問題總是難辭其咎的。
可是,我們是否也應看到,聲名顯赫的江湖大佬,國際知名的洋快餐,為何在中國開枝散葉后,變成問題少年?食品過期、霉變雞塊、反復用油……到底是“入鄉隨俗”了,還是“見風使舵”了?洋快餐在中國復雜的食品安全環境中,終于未能幸免、獨善其身。而從事件的曝光過程也可見一斑:記者臥底、多月跟蹤、曝光問題、政府參與、監管跟進。仍是一個由媒體牽頭發現的食品安全事件,又是一次輿論監督的勝利,卻是一個監管體系的漏洞。
風波總會平靜,現在門可羅雀的洋快餐店總有恢復熙熙攘攘的那一日。只是每一次事件后,如何預防下一次來襲?常有肉質過期,監管卻總跟不上。企業也好、政府也罷,事后諸葛我們做了太多年,是時候該運籌帷幄了。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7-23)洋快餐品控何時趕上公關
- (2014-07-24)消費者不能成洋快餐“腦殘粉”
- (2014-08-05)福喜門后猜測:誰能接棒成為洋快餐的供應商?
- (2014-08-11)麥樂雞供應商換為銘基 洋快餐需公布公開供應商產品信息
- (2014-08-12)福喜涉事洋快餐不能輕松淡出 需承擔相應責任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