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涉事洋快餐不能輕松淡出 需承擔相應責任
中國食品追溯訊 上海福喜公司因長期向麥當勞等洋快餐企業供應過期變質肉制品,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處理,6名涉案人員被刑事拘留。同時,該公司還將面臨巨額罰款等行政處罰。
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麥當勞等多家涉事洋快餐企業似乎已經從這起事件中“全身而退”。麥當勞還發出聲明稱:上海福喜公司“不當行為系向麥當勞故意隱瞞,麥當勞對該事件高度關注,迫切希望早日查清事件真相”。
麥當勞對上海福喜公司供應的過期變質食品原料知不知情,目前確實不得而知。但麥當勞以一紙聲明就一撇兩清,以置身事外的姿態將責任推向肇事企業,至少不是知名品牌企業應有的態度。
假設麥當勞真的是這起事件的受害者,但其向消費出售過期變質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本身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作為涉事的責任方之一,既對現行食品安全法規負責,更要對眾多消費者負責,理應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處理消費者索賠等諸多善后事宜的責任。但從其發表的聲明來看,這樣的責任不僅不會去承擔,還會盡力遠離事件的中心,以受害者的身份在“關注”中旁觀,進而達到輕松淡出的目的。
其實,麥當勞等涉事企業即使盡全力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在經濟上也不會有太多損失。因為他們與上海福喜公司的合同肯定約定了發生相關食品原料質量安全問題的賠償和補償條款,麥當勞等企業就是做到應賠盡賠,以福喜公司是跨國集團子公司的雄厚實力,肯定能履行賠償和補償義務。但麥當勞輕描淡寫的聲明和近期保持觀望的行為,看似態度堅決明朗,實則是怕引火燒身。
麥當勞等企業作為國際知名品牌快餐企業和食品銷售終端,應該有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保障措施,但至福喜公司事發時,對福喜公司的“不當行為”竟然沒有任何懷疑和察覺,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麥當勞們”的食品原料采購以及內部管理機制存在安全隱患或漏洞。
食品安全說到底是責任落實的問題,而責任必須貫穿于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始終。只有整個過程、各環節真正負起責任,食品安全才會有實質性的保障。因此,除了麥當勞等涉事企業需要在管理中深刻反思和自查外,監管部門也應將涉事企業列入此次事件的重點監管范圍,該提醒的提醒,該警告的警告,該查處的查處,依法追究涉事企業應付的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7-23)洋快餐品控何時趕上公關
- (2014-07-24)消費者不能成洋快餐“腦殘粉”
- (2014-07-30)洋快餐變“壞”的背后
- (2014-08-05)福喜門后猜測:誰能接棒成為洋快餐的供應商?
- (2014-08-11)麥樂雞供應商換為銘基 洋快餐需公布公開供應商產品信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