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和電子商務將成食品安全新挑戰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國際大環境下,食品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復雜,主要體現在全球食品貿易量迅速增長、食品供應鏈更加復雜多樣、食品安全問題更加凸顯等方面,中國嚴把進出口關。
據悉,從2004年到2013年,全球食品貿易量從1.3萬億噸增加到3萬億噸,增長131%。這10年,中國食品貿易量從514億噸增加到1850多億噸,增幅超260%,增速正好是全球貿易量增速的兩倍。“中國為全球食品貿易量持續增長注入了活力,這種增長一方面促進了貿易發展,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安全壓力。”支樹平表示。
數據顯示,我國去年各口岸共攔截有害生物5400多種,退還、銷毀不合格食品3500多批,共2.4萬多噸,包括退還不少轉基因玉米,對36種食品實現嚴格的準入檢驗檢疫。出口方面,對73種高風險食品進行嚴格監管,備案出口的企業達1萬多家,多年來出口食品一直保持在99%以上的合格率。
支樹平坦言,國家質檢總局每年在進出口環節上都要處理十幾起食品安全應急事件。隨著轉基因等生物技術和電子商務新業態的發展,食品安全監管保障也遇到了新挑戰。
“作為食品生產、消費和進出口大國,中國政府歷來從各個層面都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支樹平指出,食品安全法實施5年即修訂,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和依法治理的決心。
全球食品原料供應商嘉吉公司董事會副主席康威認為,食品安全是全球性問題,絕非中國僅有,美國、英國將馬肉標成牛肉出售,印度尼西亞在棕櫚油里摻雜石油。作為食品生產銷售環節的中間供應商,嘉吉公司希望通過嚴謹的程序和科學嚴格的管理來確保質量,全產業鏈要統一運作,尤其是加強對源頭農戶的指導。
“遇到問題立刻召回。”與會企業家均認為,食品安全不同于其他產品質量,無論是否真有問題,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是對消費者健康負責的態度。
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老牌食品企業美國瑪氏集團,將于今年9月到10月在北京建立全球食品安全中心。該公司董事長維多利亞·瑪爾斯稱,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建立全球食品安全中心,一是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二是由于中國未來將成為決定全球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力量,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科研、交流的合作共贏平臺來推動食品安全保障。
支樹平介紹,為了加快與國際食品安全司法體系對接,中國主持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關于“農產品農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兩個標準體系的建設,積極加強與國際組織、政府及企業構建食品安全命運共同體,做到技術、制度兩手都要硬。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7)轉基因作物試驗推廣須光明正大
- (2014-08-06)無籽西瓜是不是轉基因食物 能放心吃嗎?
- (2014-08-29)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對轉基因技術應持理性科學態度
- (2014-09-26)營養師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 (2014-09-29)金龍魚等多個食用油品牌被訴 轉基因標識不清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