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均衡搭配,加工肉制品并非不可吃
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布消息,其下屬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將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單——“一類致癌物”,而且紅肉本身也屬于可能致癌食物——“二類致癌物”,該報告由來自10個國家的22名專家在分析了800多份有關肉類飲食與癌癥相關聯的研究后得出相關結論。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人們紛紛追問:加工肉制品、紅肉和癌癥到底有什么關系?
對這一結論,各國反應不一。德國食品和農業部部長表示民眾不該因此放棄吃香腸;奧地利農業部長稱這份報告很滑稽;法國人更是認為對于加工肉食死了都要愛;西班牙也絲毫沒有被影響。我國同樣是加工與銷售肉制品、紅肉的大國,專家認為應該理性看待這一問題。
事實上,致癌物也有“量”的概念,加工肉制品中含有致癌物質,并不代表吃了這種食物一定會患癌。如果攝入量不多,身體代謝機能會把相關有害物質代謝掉,所以并不會因為吃肉制品而得癌癥;但如果長期大量地食用相關食品,則患病幾率可能會增加。鑒于報告引起的熱議,世衛組織發也布聲明表示,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報告僅僅參考了其2002年的飲食和營養建議,鼓勵人們適當食用加工肉制品以降低患癌的幾率。
人類需要多種多樣的食物,每種食物各有其營養優勢,而沒有好壞之分,但如何選擇食物種類和數量來搭配卻存在著是否合理的問題,故而建議消費者要養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生活中注意做到平衡膳食。專家也建議養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做到平衡膳食。一方面要控制紅肉和加工肉類合理的攝入量,同時和雞鴨肉、魚肉混搭,按照平衡膳食寶塔的推薦,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的推薦量是50~75g。另一方面,既然煙熏、腌漬的加工工藝本身就不健康,在有條件吃新鮮肉的時候還是優先吃新鮮肉。
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9-02)金鑼肉制品被檢出瘦肉精西馬特羅
- (2015-11-04)如何辨別病死豬肉?廣東發布肉及肉制品消費指引
- (2015-12-29)關于肉制品肉毒桿菌污染的科學解讀
- (2016-01-06)陜西:無實體店的互聯網肉制品經營者不得銷售散裝熟食
- (2016-01-15)微生物污染居食品安全關注第一位 乳制品肉制品等上榜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