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污染居食品安全關注第一位 乳制品肉制品等上榜

    2016-01-15 09:25:39 來源: 金華時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記者昨天獲悉,從2015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全年跟蹤解析的27個食品安全熱點的整體趨勢來看,微生物、乳制品、肉制品等成為關注度較高的領域。

      1月12日,在2015年全年食品安全熱點問題解讀報告會上,專家表示,微生物污染于2014年首次成為食品安全關注的頭號焦點,2015年仍然居第一位。

      專家表示,乳品安全仍心牽天下,27個熱點中涉及乳及乳制品的熱點問題5個,占27個熱點的18.5%,是第二大被關注點,但均不屬于食品安全問題。關于“常溫乳酸菌飲料”、“生鮮奶”等熱點均為乳品相關問題。

      與會專家指出,有些老問題又穿上“新馬甲”,如“烹炸油安全”、“毒草莓”、“方便面32小時不消化”等,仍然被反復炒作,只是換上了不同的標題,由此預示著科普的力度仍需加大。

      ■案例分析

      “方便面不消化有損健康”是偽命題

      2013年11月,有媒體報道稱,美國科學家對“加工食品(ProcessedFood)”與“無添加物食品(WholeFood)”被吃進肚子里的情況進行了對比研究,實驗中發現手工拉面在32小時后已經完全被消化,加工拉面則仍保有殘余、尚未完全消化。這一初衷為觀察加工食品消化過程的實驗被媒體解讀為“方便面不好消化或者有害健康”,并于去年年初在新媒體上被廣泛轉載。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王書軍指出,視頻拍攝所使用的膠囊內鏡顯示的是2小時后的腸道內消化情況,且該內鏡對每個人每次所能記錄下的影像時長最多只有8小時,無法對面條消化情況進行連續32小時的記錄。“在這次拍攝中所記錄的一共只有兩個樣本,并沒有經過嚴格的實驗設計,很難得到科學結論。每個人的消化能力是有差異的,主持實驗的布雷登·郭在接受采訪時也承認,并不能從中得出方便面不好消化或者有害健康的結論。”

      “毒豆芽”案首現無罪判決引發關注

      2015年6月16日,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人民法院對一起發回重審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件做出被告人郭某、魯某兩位芽農無罪的判決。此為一系列“毒豆芽”案件被做出無罪判決的首例。該案的無罪判決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指出,6-芐基腺嘌呤屬植物生長調節劑,原衛生部將該物質從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刪除是出于工藝必要性的考慮,并非安全問題,也就是說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該類物質的安全性“尚無結論”。因此,不能直接將此類物質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這正是作出無罪判決的依據。

      “讓不讓用是管理問題,是否有毒是科學問題”,胡小松表示,在“有關部門公告禁止使用的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之間不能簡單地畫等號。胡笑紅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肉制品 乳制品 微生物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