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水壺”事件追蹤:實驗人員承認信息披露不完整
【查證】
昨日上午,大河報記者再次致電進行此次燒水壺風險監測的江蘇省質檢院。依據工作人員所提供電話,大河報記者與該院五金包裝產品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取得了聯系。
電話中,針對記者提出關于檢測方法(昨日報道中提及的“SN/T2829-2011”)的適用范圍不包含“錳”的質疑,該負責人回應,除“SN/T2829-2011”之外,在試驗中他們還參照了一份可以檢測“錳”元素,名為“JY/T015-1996《感耦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方法通則》”的標準。
該負責人同時告訴記者,關于使用了這一“ICP”試驗的表述,并未出現在最終對外公布的信息中,至于遺漏原因,她未做說明。針對這一回應,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高級實驗員陳和生向大河報記者確認,該方法確實可以用于“錳”元素的檢測。
此外,針對用酸性溶液加熱、浸泡不銹鋼所獲“錳析出量”是否合適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這確實與燒水壺的實際工作環境有很大區別,但這確實合乎日常的重金屬檢測方法。同時,該試驗進行的是一種“加嚴試驗”,用更為嚴苛的方法對潛在風險進行檢測。
在交流中,該負責人也表示,“錳析出”的檢測結果被一些媒體曲解放大,逐漸演變成“毒水壺”一說,這大大出乎她的預料。
“并不是說使用非‘304不銹鋼’燒水壺就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傷害,這只是一種消費建議。”該負責人介紹說,“風險監測”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潛在風險進行提示。
昨日下午,大河報記者再次與江蘇省質檢院取得聯系。工作人員表示,與記者通話的負責人已經出差。同時,江蘇省質檢院也表示將于下周對“毒水壺”事件作出正式回應。
【走訪】
“毒水壺”傳聞蔓延,店員聽到“304不銹鋼”就笑了
昨日的報道見報后,記者手機與報社熱線頻頻接到關于“毒水壺”的咨詢電話。與此同時,在大河報“兩微一端”,不少網友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有網友表示,自己“已中招”,用以替換家中老燒水壺的“新物件兒”也是五花八門:“304不銹鋼”燒水壺、鐵壺、玻璃壺,甚至還有網友表示想去購買陶瓷壺。記者發現,“304不銹鋼”燒水壺成為多數網友換新的首選。
那么,幾日來持續蔓延的“毒水壺”傳聞到底對市場造成了多大影響呢?
在位于鄭東新區九如路附近的一家茶城,大河報記者隨機對4家兼營燒水壺的茶葉店進行了走訪。店員均表示,這兩天前來詢問“304不銹鋼”水壺的人顯著增加。在該茶城一家臨街主營普洱茶的商鋪內,店員聽記者詢問“304不銹鋼”后笑了起來,她告訴記者,最近幾天不少人拿起水壺就問是不是“304不銹鋼”。
隨后,記者又來到與茶城臨近的一家大型綜合超市??吹接浾呤殖譄畨刈屑毑榭?,一位促銷員便迎上來主動問記者:“您是在找‘304’嗎?”這位促銷員告訴記者,僅昨日一天前來該專柜選購燒水壺的顧客中,就有五六位是奔著“304”來的。
【說法】
重要參數缺少國家標準,為“毒水壺”事件埋下伏筆
在大河報“兩微一端”評論中,網友“無線拉姆”“需要有行業規范,并有部門嚴格監督”的說法引發共鳴。
其實,在江蘇省質監局所發布的風險監測報告中,已就風險提示給出“改進建議”,明確提出了“完善產品標準,增加產品中與食品接觸部件材質的衛生安全指標檢驗,修訂不銹鋼制品衛生標準,增加錳析出量檢驗指標,明確食品容器所用不銹鋼牌號”的建議。
我們不難發現,在此次“毒水壺”風波中,能夠起到決定性因素的“餐廚用具不銹鋼材質牌號”與“不銹鋼制品中錳析出量”兩個重要參數都存在國家標準的缺失。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不銹鋼分會秘書長李強向大河報記者表示,與行業蓬勃發展的速度相比,國家標準制定的速度已經嚴重滯后,造成一些行業重要參數面臨“無據可依”的尷尬。李強同時表示,目前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對不銹鋼行業而言,此次“毒水壺”風波必將加速行業相關標準的出臺。
策劃董林 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陳駿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6-03-29)電水壺沒電水壺沒“304”標識該扔掉?不制作酸性食品便能
- (2016-04-26)“毒水壺”調查最終結論:電水壺可放心用
- (2014-07-25)人大代表:食藥監局對重大食品事件難辭其咎
- (2014-07-25)回顧2013年的奶粉安全事件
- (2014-08-06)福喜事件給食品安全帶來哪些啟示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