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食品通報緣何“異聲”頻現?
對此,食藥監總局解釋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錳含量為0.25-24.0μg/100kJ,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要求≥1.36μg/100kJ。金貴族樣品中錳的檢出值為1.11μg/100kJ,符合國家標準,但比包裝標簽明示值要求低0.25μg/100kJ。
如此大的劇情反轉,恐怕廠家的心情也遭遇了“過山車”——上午還在為進抽檢黑名單提心吊膽,下午懸起的心就重新落了下來。事實上,這種抽檢烏龍曾發生過多次。
2015年7月,食藥監總局公布海南椰島集團生產的椰島鹿龜酒涉嫌違法添加伐地那非、紅地那非等化學物質。但在歷經兩個月的聯合調查后,食藥監總局于同年9月發出復函,稱其原始樣品中未檢出那非類化學物質,并同意了海南椰島集團恢復生產銷售的請求。
2015年9月24日,河北省食藥監局發布《食品銷售安全警示》稱,輝山乳業生產的高鈣牛奶檢出硫氰酸鈉,高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考值。隨后,輝山乳業公開質疑抽檢方河北省食藥監局存在檢測程序違規、檢測結果不實、判斷結論不當、信息發布違法等四大問題。
同年9月底,國家食藥監總局就此事件發布公告稱,2015年以來共監測4048個批次乳制品樣品,硫氰酸鈉檢測值均未超過參考值,其中包括輝山乳業生產的樣品85個。隨后,河北食藥監局發布公告,決定撤銷此前的安全警示信息。
在這些“烏龍”抽檢中,均以食藥監總局的最終通告蓋棺論定,但對企業來說卻是影響到消費信心的大問題。海南椰島公開稱,僅當年8月,鹿龜酒及其相關酒業銷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損失1500萬元以上。輝山乳業則稱,其市場信心在河北嚴重受挫,可謂“一夜回到解放前”。
同時,部分商超和電商人士也向食評君“喊冤”,稱渠道商雖有審核義務,但主要責任在于生產廠家,官方公布的抽檢不合格名單也披露了渠道信息,讓渠道商“躺著中槍”。
不過食評君查詢相關法規了解到,食藥監部門公布的抽檢信息合理、合規、合法,既符合食品抽檢的行政規定,對消費者來說也盡到了信息公開的義務。但食評君認為,在向消費者發布權威結果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對相應評估標準的篩選要把好關,避免再次出現一天之內不合格產品秒變合格的矛盾結論,否則不僅對企業帶來損失,也有損抽檢的公信與權威。
就抽檢結果而言,由于存在一定誤差,檢測機構也無法保證100%正確。所以,對于有矛盾、有異議的抽檢結果,生產廠商、銷售渠道要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履行相應的申訴、復檢權利,對原始抽檢留樣進行二次檢測,而不是在申訴、復檢失效后“炮轟”食藥監及檢測部門,這樣只會強行制造矛盾而于事無補。
食評君認為,解決“烏龍”抽檢的根本方法在于,生產廠家要把精力放在嚴格提高生產質量上,執行比國家標準更嚴的企業標準。銷售平臺也要建立起一套對不合格產品的追責機制,對不合格商品及時進行追溯并啟動召回賠償。(來源: 新京報)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專家解讀4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 (2014-06-16)甘肅出臺新政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 (2014-06-16)從臺灣“黑心油”看食品摻假
- (2014-06-16)九成受訪者最擔心嬰幼兒食品安全
- (2014-06-16)釋疑轉基因食品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