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17-10-23 10:44:52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紀實
     
      辛農興 本刊記者 柴占陽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關系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把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上升到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
     
      尤其是在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統一性和專業性,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要加強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設職業化檢查員隊伍,提高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工作,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安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侈同時,對農產品安全工作也同樣重視。五年來,先后出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辦法》《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地縣農產品質檢體系項目建設的通知》,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了各級政府績效管理和社會管理考評體系。同時成立了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考評評價、督查督辦、責任追究等制度,確保監管責任落到實處,并結合工作實際,安排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經費累計達3億余元。
     
      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堅持安全惠民”工作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要求,自治區農業廳黨組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專題研究,擠出50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開展農產品監管工作。全區各級農業部門把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作為重要目標,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促進“一產上水平”、農業產業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夯實監管基礎,用更有效的措施,落實各項監管任務,堅持重拳出擊,全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打造從田園到餐桌的“安全鏈”,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區農產品例行監測平均合格率穩固在96%以上,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形勢穩定向好。
      體系建設是基礎
     
      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成立以來,進一步加強省、地、縣、鄉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指導建立職責統一的專門化、科學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標準化管理和農產品認證、監測檢驗等職能資源進行了整合統一。全區不僅在14個地州、88個縣市組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在94個地縣成立專業執法機構,還在559個涉農鄉(鎮)以“七有"為標準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設立2個自治區風險評估實驗室和5個風險預警試驗站。全區監管檢測人員1674人,專(兼)職村級協管員261人,省、地、縣、鄉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同時,自治區還爭取農業部投資4.4億元的項目資金,在全區建設了1個省級、14個地州(市)級和88個縣(市)級的農產品質檢中心。截至目前,全區共建設質檢機構104個,建設了2個風險評估實驗室、5個風險預警試驗站,84個項目已完工,30個檢測中心通過“雙認證”,已初步形成了部、省、地、縣、鄉五級質檢體系鏈條。
     
      標準認證是方向
     
      自治區立足當地農特產品豐富多樣的優勢,以特色產品、特色產業為板塊,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認證登記。截至目前,全區有效期內的“三品一標”產品數1184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585個,綠色食品486個,有機農產品44個(農業系統認證),登記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59個,有效期內的“三品一標”生產基地面積1895萬畝。積極組織“三品一標”產品參加專業展會,開展線上線下推介,鄉都葡萄酒、倉麥園面粉、濟康蜂蜜等一大批“三品一標”品牌產品倍受消費者青睞;通過推行基地化建設、規?;l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越來越多的安全、優質農產品被送上國人餐桌。
     
      與此同時,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自治區制定地方農業技術規范600余項,建成12個國家級標準化示范縣,86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40個自治區級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場)。全區食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面積為1600萬畝,占食用農產品種植面積的85%。
     
      示范創建是引領
     
      為實現“培養一批標準化生產樣板區、全程監管的樣板區、監管體系建設的樣板區、社會共治的樣板區”的目標,結合新疆實際,在1個地州、6個縣市開展了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1個地州、10個縣市申請開展了自治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在7個縣市開展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在200個鄉鎮開展監管站能力提升工程。躋身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伊寧縣、疏附縣、昌吉市已被農業部正式授牌。截至目前,第一批國家創建縣已基本完成縣鄉村三級監管網絡,配備辦公用房、檢測用房和檢驗檢測設備;建立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均在98%以上,本地生產的農產品中禁用農藥監測合格率達到100%,群眾滿意度達到80.45%以上。
     
      在已創建成功的3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示范引領下,我區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上市、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在全區選擇2個地(州)、18個縣(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洜I主體為平臺載體,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產地準出質量追溯監測點,將近220個產品納入追溯平臺信息庫,達到“生產有記錄、產品有監測、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產地準出要求,為全區農產品產地準出質量追溯監測工作開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源頭監管是手段
     
      為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自治區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殖生產大戶、農業投入品經營門店、農產品生產企業為重點,堅持“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整治目標,高態勢開展以銷售和使用違禁農業投入品、非法添加劑、有毒有害物質為主的源頭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專項整治工作,消除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隱患和盲區;同時,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加大農藥、肥料、種子的監管,全面實行?。ǜ撸┒巨r藥、禁用農藥和硝基類化肥的定點經營、實名購置和高壓管控,推進以膜下滴灌、測土配方施肥為主的節水技術,實施畜禽糞便、秸稈、廢舊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工程,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質量追溯關。
     
      五年來,全區共開展專項整治檢查496次,出動監管執法人員9862人次,檢查農產品生產基地、農貿市場、批發市場、超市962個,檢查農資農藥經營門店1842家,查處、取締非法經營門店146戶,責令整改345戶。
     
      監督檢測是依據
     
      自治區充分發揮區、地、縣、鄉四級檢測機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眼睛”的作用,每年投入1320萬元,持續九年在全區50個縣市分別開展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和水產品的例行監測,覆蓋全區近60%的縣(市),監測品種包括蔬菜、畜禽、水產、食用菌和水果5大類;針對例行監測出現的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對蔬菜、水果、農藥、種子、肥料開展質量監督抽查和隨機抽檢,平均年抽樣量約達到1.4萬個。在連續多年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基礎上,自治區近三年來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分別為96.9%、97.1%、97.5%。2016年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合格率較2009年開展例行監測時提高了12.69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自治區拿出190萬元專項資金,對例行監測中出現問題較多的地區和品種開展了蔬菜、水果專項監督抽查,共開展5次,抽檢樣品648個,合格率為98.61%。下達監督抽查通報5份,公安部門立案2起。
      嚴查培訓是關鍵
     
      近年來,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加大了執法監管工作力度,加強與公安、質檢等部門的檢打聯動和專項督查,組織實施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行動,對出現不合格的農產品,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切實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到底;針對出現的農產品質量案件,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約談分管縣(市)領導和相關單位人員,嚴肅查處,問題大案移交公安、檢察院,對不合格農產品進行現場鏟除銷毀,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問責,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威懾力。
     
      同時,自治區還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不斷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截至目前,農業部監管局已連續3年在自治區舉辦檢測人員和監管人員培訓班,農業部援疆培訓人員達1000余人。同時,各地通過“綠色通道”、援疆引進人才、赴對口援疆省市培訓等途徑加大培訓力度。自治區本級培訓的各類監管、檢測人員達1600余人,各地自行培訓的各類監管、檢測人員達1217人。
     
      質量興農是目標
     
      當前,自治區農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自治區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堅持質量興農,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在今年召開的自治區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部署會議上,自治區農業廳黨組書記朱崗明確提出,面對新形勢,農業部門要深刻認識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極端重要性,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底線思維意識,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作為各級政府、農業部門“一把手”工程來抓緊抓好抓實。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為目標,從生產、監管兩端發力,扎實推進質量興農,切實保障農業產業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下一步,自治區將下大力氣,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能力、標準化生產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追溯管理能力和執法監管能力。
     
      一是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確保區域內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二是制修訂農業行業地方標準總數達到上千個,全區“菜籃子”主產縣生產基地基本實現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年均增長6%以上;
     
      三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條件的“菜籃子”產品及“三品一標”規模生產主體率先實現可追溯和準出貼標;
     
      四是基本實現國家、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目標,探索形成因地制宜、產管并舉、全程控制的縣域監管模式。
     
      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強調,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標已明確,各級農業部門將以“干”字當頭、“實”字為先,在工作計劃上再聚焦,在工作思路上再梳理,在政策措施上再加力,定能帶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新疆區情和農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工作,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安心",切實保障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舌尖 群眾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