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食品從業者趙?。毫夹淖觥梆W兒”,誠信相傳
【食安中國網訊】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于6月1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江蘇常州的基層食品從業者趙健在會上分享了他的創業故事。他說,大麻糕、小籠包等傳統名點的規矩和味道得靠良心傳下去,手藝易學,口碑難樹,良心、誠信就是讓這個傳統名點代代傳下來最根本的“餡兒心”。
今年45歲的趙健是江蘇省常州市雙桂坊美食街“雙桂坊名點鋪”的經營者。九十年代末,趙健從國營企業下崗。2000年為了自謀出路,趙健拿出家中僅有的5000元,在家門口開了一家麻糕鋪。
當時,趙健每天起早摸黑、精打細算,但收入一直沒有起色,親戚朋友也多次勸他改行。2009年,常州市恢復傳承傳統名點,趙健成為雙桂坊美食街第一批經營戶。趙健想,他所做的大麻糕、小籠包、豆腐湯等都有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歷史,“這些都是傳統名點,要做就要把老祖宗誠信的好傳統也做出來。”
做點心的利潤很薄,但為了做出老味道,做出好點心,趙健堅持選好食材,進優質面粉、品牌食用油、品牌豬肉。有一次,一個豬肉小刀手來雙桂坊推銷肉餡,價格比平時便宜很多。趙健認真檢查后發現,肉餡質量不行,甚至有竹絲等雜物,于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用好原料,使我的成本增加了20%,但點心口感、味道就是好。”
還有一次,一個新員工看到肉包沒有賣完,就把肉餡拿出來放到第二天的肉餡中,準備繼續做肉包。趙健知道后,立即銷毀了這些肉餡和做好的包子。還有一個員工,為了節約成本,在做小籠包時多加肉皮凍,少放豬肉,趙健發現后,把已經做成的小籠包撤柜,還扣了違章員工一個月獎金。當時,員工心里不理解,趙健就耐心地跟他說,掙這些黑錢順了手,成了習慣,早晚砸自己的牌子,雙桂坊不賣隔夜食品,如果當天點心賣不完,就送給美食街的清潔工人。
趙健說,即使是幾元錢的小吃,也要吃得放心,吃得安全,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和味道,得靠良心繼續傳下去。手藝易學,口碑難樹,常州大麻糕、常州小籠包之所以能成為老百姓喜歡的傳統名點,是因為老祖宗在長期經營的過程中講誠信,良心、誠信就是讓這個傳統名點代代傳下來最根本的“餡兒心”。
“一塊大麻糕,一個小籠包,都是小生意,但做出誠信,做出品質,做出安全,小生意也可以做出大市場?,F在,我的店鋪被評上了星級經營戶,顧客很認可,生意也越來越好,每年能賣出小籠包9萬多籠,大麻糕14萬多塊,銷售量年年穩步增長。”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3-13)食品從業者的福音----正確選擇食品包裝的訣竅
- (2017-09-14)河南洛陽食藥監局局長下基層 持續大排查督查力保舌安
- (2018-03-20)基層調研視野寬 食藥安全創新管
- (2018-03-21)食藥監管無仙方 調研基層化良策
- (2018-04-18)走向基層搞調研 檢查指導保食安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