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強制保險或被逼加速
一家供應商牽涉出一堆著名洋品牌,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敲響了食品行業安全警鐘。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背后,業內呼吁“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應作為強制保險盡快落地。國際經驗可鑒,“責任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事前第三方安全監督作用,可減少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率。
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一直都是以“自愿投保”的形式存在。雖然人保、太保、安聯、美亞等十幾家中外資保險公司共開發了幾十款相關險種,但由于食品餐飲企業基于成本考量或存在僥幸心理,對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一險種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投保率不足1%,且投保的多為食品出口類企業,投保動力則來自于國外食品質量監督的趨嚴及違法違規成本的漸增。
在國際市場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已立法強制實行了食品安全保險。如美國部分州通過立法建立了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強制制度,將購買保險作為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前置條件。一方面,可確保食品安全事故中受害方能夠得到經濟賠償,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可轉嫁食品企業的責任風險;此外,還有助于減輕政府事故善后的財政壓力。
更重要的是,除具有補償機制作用外,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還具備社會管理功能,即通過保險的風險管理專業優勢,可以倒逼食品企業改進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事前第三方安全監督作用,有助于提升全社會的食品安全,因此加強推進和擴大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食品工業快速發展,食品安全事件進入多發期,引發了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和焦慮。雖然近年來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密集出臺,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建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強制制度被業內廣泛呼吁。
有保險監管人士透露稱,保監和食藥監部門一直在醞釀,是否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作為強制型保險來進行推動,但過程個中曲折。“目前唯一進入法律層面的強制責任保險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要將一個保險產品打上‘法定強制’的標簽,并非易事。”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進行了部署。其中提及,要以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等為重點,開展強制責任保險試點。這無疑傳遞出一個信號: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發展將邁入快車道。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