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仍需老生常談

    2014-09-16 10:07:54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食品安全從未與消費者遠離,雖然這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過,每次都有“新料”替代“舊料”,總能掀起一波民眾關注的浪潮。

      這次的臺灣地區“餿水油”事件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事件發生后,立刻引發臺灣地區、香港地區和內地眾多食品企業的恐慌,最終證實上千家企業被牽扯,其中更有味全、85度C等知名品牌企業。最新消息顯示,方便面巨頭康師傅公告稱,公司授權味全使用康師傅商標制造和銷售的一款產品使用了劣質豬油。

      雖然臺灣“食藥署”公布的問題油品檢驗結果顯示,除原料油的酸價、苯駢芘含量偏高,其余包含重金屬、黃曲霉素、總極性物質等項目都正常。不過,“餿水油”事件仍給整個食品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打擊,尤其是在消費者信心指數日益下降的時期。

      可以想見,為了消除“餿水油”事件的影響,相關企業一定會為此付出一年甚至幾年時間、一倍甚至幾倍的資金,重新贏得消費者信心。從一個側面來講,這對于行業發展及消費者而言都是損失,當然,也可能推動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不過,這都是后話。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例引發行業震蕩的食品安全事件。

      最近就有洋快餐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下稱“福喜”)被曝使用過期劣質肉而被調查的事件,該事件牽扯到麥當勞[微博]、肯德基[微博]、必勝客[微博]、漢堡王、棒約翰、德克士、7-11等多家企業,其中更是對福喜大客戶麥當勞帶來強烈沖擊,一段時期竟無餐點可售。

      麥當勞本月初公布的業績數據也顯示“福喜事件”對其打擊有多大,9日,麥當勞方面表示,8月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了3.7%,是自2003年2月下滑4.7%以來最大幅的下跌,其中,亞洲/太平洋地區、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銷售額上月下滑了14.5%。

      或許,此前的食品安全案例更能說明問題。其中尤以塑化劑和三聚氰胺事件最具代表性。

      2011年5月,始發于臺灣地區的“塑化劑事件”,不僅讓臺灣地區200多家企業深陷其中,更是讓大陸的酒鬼酒(14.85, 0.06, 0.41%)(000799.SZ)首當其沖被曝塑化劑超標260%,該消息爆出后僅一天時間,不僅酒鬼酒股票臨時停牌,白酒板塊也遭受重挫,截至當日收盤,白酒板塊跌幅居首,據相關估算,兩市白酒股總市值共蒸發近330億元。

      緊隨其后,幾乎整個大陸白酒行業都陷入“塑化劑”風波中,再加上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影響,白酒業自此結束十年黃金發展期,就連白酒業大佬貴州茅臺(159.41, -3.04, -1.87%)(600519.SH)、五糧液(18.87, -0.14, -0.74%)(000858.SZ)也未能幸免。至今,白酒業仍在增長下滑、虧損和轉型的窘境中尋找出路。

      而爆發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不僅讓當時的嬰幼兒奶粉知名品牌“三鹿集團”倒下,更是讓伊利股份(26.55, 0.18, 0.68%)(600887.SH)、蒙牛乳業[微博](02319.HK)、光明乳業(16.81, -0.24, -1.41%)(600597.SH)等乳企集體陷入虧損和下滑的泥潭,也讓消費者信心跌入谷底。

      經此一役,乳業經過3年左右時間才緩慢恢復增長,不過,消費者信心仍未完全恢復到2008年前的水平。而且,媒體還時不時爆出三聚氰胺死灰復燃的消息。

      不過,或許對于這些“污點商家”而言,在中國內地做生意是“幸運”的。

      首先,消費者容易健忘,也容易原諒。因為消費者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自我保護意識也相對薄弱,甚至對自己是否受害都難以確認,再加上訴訟舉證困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消費者很容易因不想惹事而“集體健忘”,而無良企業也就每每涉險過關,膽子只會更大。

      其次,雖然《食品安全法》已實施多年,但是相對于無良企業涉險而獲得的暴利而言,目前的處罰力度明顯不足以震懾到它們。

      最后,相關監管部門讓消費者熟知的多是運動式檢查和處罰,而未能形成一個長效機制,給無良企業施加高壓態勢。這樣就使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容易死灰復燃。

      針對上市公司監管,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微博]曾以安然倒閉案例表示,有效的上市公司監管可以分為五層:第一層是董事會,第二層是證券市場參與者,第三層是媒體,第四層是行政監管,第五層是法庭訴訟。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則表示,現代社會,任何主體都無法單獨應對廣泛分布的食品安全風險,必須調動社會各類主體積極共治共享,實現政府管理與社會自我調節的良性互動,構建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而除了這些措施之外,相關部門更應該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加大企業違法處罰力度,堵住可能遺漏的監管漏洞,更重要的是應該建立和實行“黑名單”制度,建立市場禁入規則,對于符合條件的違法企業,一經發現,即不得再以任何方式進入該類市場經營。

      食品安全無小事,因為一頭牽著民心,一頭關乎行業,是重大的民生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