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請監管部門學會用DNA鑒定“食品安全”
掛羊頭賣狗肉,聽得爛熟,現在卻是掛“羊肉”賣的不是知是什么肉。以不知名的肉充當“羊肉”,這不是什么稀奇事,也不難做到。這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消費者至今還沒有煉成火眼金睛,還無法辨別羊肉的真假,另一方面是監管部門反應遲鈍,甚至是沒有任何監管。
據了解,在生物檢測領域,DNA鑒定是標準的一招定乾坤。目前通過對肉品中提純DNA樣本的擴增,基本上可以確認真假羊肉。且這種基因檢測技術目前已很成熟。“因為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它的DNA是不會說謊的,是誰就是誰的。”既然如此,想要檢測商家賣的是否真羊肉,用這種方式豈非是最為簡單的事嗎?
監管部門為何不用這種檢測方式?是否成本太高,從大學生的“實驗”來看,顯然不會太昂貴;是否技術很難掌握?顯然也是否定的。缺的不是錢,不是技術,缺的恰恰是決心。如果下定決心去監管路邊攤、大排檔,如果真能夠為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如果真能夠做到以食品安全為重,那么大學生能夠想到的檢測方式,監管部門早就想到了,早就去實踐了。
大學生檢測的結果并沒有讓公眾意外,在食品普遍不安全的當下,這樣的結果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檢測結果再低些,也是極有可能的。這么想,第一,是基于商家的心太黑,許多商家早就喪失了最為基本商業道德,第二,是對監管部門的失望?,F在的監管部門往往是跟在媒體監督之后,當媒體介入了,曝光了。公眾也清楚了真相之后,監管部門才會跟著介入,這在許許多多的食品事件上都得到了證明。
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并不能指望商家“道德的血液”,并不能指望消費者擁有過于豐富的識別不良食品能力,最需要的是能夠做到有法必依、監管強大。
大學生能想到用DNA鑒定羊肉串,監管部門更應該想得到,大學生能做到,監管部門更應該做得到。用DNA能鑒定羊肉真假,那豬肉呢?監管如果能夠舉一反三,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