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專題詢問會詳情
如今的食品市場侵權假冒現象猖獗,隨處可見的山寨商標、山寨包裝不僅誘導消費選擇,這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傷害。這類行為該如何打擊?作為監管隊伍能否更有利的杜絕此類食品安全事件……
11月27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食品安全工作專題詢問會,小攤販如何管理、食品藥品檢驗能力如何、侵權假冒為何屢禁不止等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被一一拿出,拋給前來接受詢問的9個省級部門負責人。1個半小時的時間里,10位委員和人大代表相繼提問,問的人開門見山、直擊要害,答的人不遮不掩、有詳有略。
委員問“查處的案件回查了嗎”
“今天來的部門這么多,你們誰能回答一下,我省食品安全監管的隊伍有多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有多少?能不能管過來?查處食品案件有沒有出現反彈?如何對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進行監管?”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張建國一下提出這么多問題。“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省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趙光國拿起話筒說道:“全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共有1.2萬人。全省食品生產經營單位32.8萬家。目前我省監管力量薄弱與監管任務繁重的矛盾比較突出。”
在趙光國介紹完省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問題后,張建國追問:“你們整頓了那么多小作坊、小攤販,回查了嗎?”趙光國說:“回查了,我們的監管隊伍每次在檢查時,都會先看上次的檢查結果。當然,這其中也有依然不改的,我們會采取加大處罰力度等措施,這些都將作為下次處罰的依據。”“現在大街小巷上的小攤販那么多,都是合法的嗎?”張建國接著問。“多數沒有證。”趙光國答:“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全省共有10.1萬家,目前只有兩萬多進行了備案。這類群體既涉及低收入群體的就業和生存,也涉及多層次消費需求;既涉及食品安全,也涉及城市管理,監管的難度的確比較大。”趙光國表示,針對這一問題,確定整治的基本思路是降低門檻、備案管理,全面整頓、重在規范。下一步,重點將在鞏固提高上下功夫。“我認為,目前這個現狀,作為監管隊伍不是沒管,而是管的還不到位,建議相關部門能夠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張建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舉報獎勵或有“新招”
食品安全舉報問題是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一個半小時的專題詢問中,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及代表也多次提及這一問題。
針對如何提高食品安全舉報實效等問題,趙光國坦陳,從關于食品藥品案件查處的情況來看,前整后亂、重復反彈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主導和引導作用,在加強部門監管的同時,給公眾監督、媒體監督創造更方便的條件。”趙光國說,關鍵是解決群眾舉報不方便、不信任、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趙光國透露,目前,我省正在修訂和起草關于食品藥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和輿論監督辦法,“舉報人可以不用提供全名舉報,只用編一個代碼,提供一個賬戶,我們對舉報內容核實后,會將舉報獎勵直接打入其銀行賬戶。”另外,舉報人還有權參與食品藥品安全案件的查案過程。同時,還會邀請媒體全程參與,監督執法過程。
延伸
什么是“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的議題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和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11年起,省人大常委會就分別對 “全省城鄉低保工作”“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等民生熱點內容進行過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不同于一般的“詢問”。一般詢問只注重了解有關情況,具有操作簡便易行、不限特定主題、不做事前安排、答復方式靈活多樣等特點。而專題詢問是人大監督的法定形式之一,專題詢問是對詢問的深化和創新,主題更加集中,重點更加突出,有利于針對性地加強監督,有效推動有關方面改進工作。
跟蹤督辦防止專題詢問流于形式
此次專題詢問會上的內容,將由相關人員整理匯總,提請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后,以辦公廳名義轉交省政府辦理。省政府在收到審議意見之日起3個月內,組織有關部門研究處理,并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研究處理情況。
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省人大常委會還將進行跟蹤督辦,因為跟蹤督辦是防止專題詢問流于形式、走過場的重要手段。
記者采訪了多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他們也認為,專題詢問后的跟蹤督辦,要打好“組合拳”,既要行使人大的監督權,同時也要把人大監督與新聞監督、群眾監督、社會監督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確保專題詢問能夠問出成效,達到目的。
原標題:舉報食品安全獎金擬直接打入舉報者賬戶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