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何以保證?
在淘寶和微信朋友圈中,有不少銷售自制食品的小店,或是風味獨特,或可服務定制,多以綠色、安全、無添加等賣點吸引著消費者的光顧。記者從淘寶網上看到,不少自制食品的月銷量能夠達到數百件之多。
然而,這種渠道購買的食品安全問題能有保證嗎?
■網購自制食品5成靠“朋友推薦”
記者在針對近百名消費者所做的調查中發現,網絡購買自制食品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糕點巧克力、土特產及調味品。
今年步入職場的劉小姐剛剛從淘寶網上購買了一盒定制巧克力,“促使我下決心網購自制食品的原因主要為樣式、口感及價格。”至于是否考慮過網售自制食品的衛生資質,她則表示“從沒想過”。
事實上,在“吃貨”的世界里,朋友的影響力是最大的。超過半數的消費者網購自制食品全靠朋友推薦,另有20%的消費者則全憑店家公布的食品照片和買家評價,真正有意識要考察網店資質的消費者僅占2成。
■賣家資質無從考證成網購盲區
目前,在網絡銷售自制食品的店鋪分為兩種,一種為實體店的線上拓展,另一種則是看準網絡銷售零門檻的賣家。賣家“yujiesuh”告訴記者,該店所售糕點全部為杭州的實體店制作發貨,實體店三證齊全。然而,當記者提出查看資質的要求時,賣家只是回答“我們的證件都是經過官方驗證過的。”
賣家“叮叮”則表示,由于是家庭制作,無添加、純手工,所售餅干的成本很高,網絡銷售能夠降低實體店的運營成本。問及資質,對方表示“您可放心,我是媽媽,我不賺昧良心的錢。”
對此,記者以買家的身份咨詢淘寶云客服,被告知“我們無法判斷賣家給您發的貨是否有保障”,建議消費者先聯系賣家咨詢,“如商品不符合描述則可以申請退款。”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認為,法律方面的缺失是第三方平臺逃避責任的原因之一。因為沒有相應監管,第三方平臺就無需為非安全食品承擔連帶責任,因而也就對自制食品有所“放任”。
■自制食品無資質銷售屬違法
針對此問題,記者咨詢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相關人員表示,從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情況看,食品網上銷售的規模不斷擴大,網售自制食品是網上食品銷售的新情況,已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然而,網售自制食品的情況較為復雜,涉及生產經營食品(餐飲)加工等多個環節,依據《食品安全法》均應取得相應的許可。淘寶作為電子商務的第三方平臺,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實施必要的管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督促淘寶采取措施,嚴格管理。
好消息是,目前已初次審議通過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增加了加強食品網絡交易監管的內容,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查驗入網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或者對入網食品經營者實行實名登記,承擔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履行規定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并先行賠付。”
向健軍表示,因為有了法律監管,這些規定便能從理論上保證消費者的權益。然而,“未來這一法規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還要取決于該法規的真正實施程度和力度。”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