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執法者先過“質檢關”
今年,“兩院”在工作報告中公布了一組與食品安全公職人員犯罪相關的數據:2014年共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1萬件,在食品藥品生產流通和監管執法等領域查辦職務犯罪2286人。
確鑿的數據說明了一切。食品安全領域之所以出現令人痛心疾首的問題,部分原因是一些地方的執法者在經濟利益的誘惑面前,忘記了宗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獲得非法收益的工具,把監督的“利劍”變成了違法企業的“保護傘”,自己也退化成“幫兇”。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著民眾的生命健康。如果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保證不了,試問執政者又能靠什么來讓民眾信服和支持呢?更令人發指的是,食品安全背后可能隱藏著諸多“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腐敗問題。這些執法機構內部的“蛀蟲”,為造假、違法企業作倀,結成“利益共同體”,在制假販假的過程中,不僅危害著公民的身體健康,也不斷侵蝕著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如何保證食品安全,不只是食藥監部門的工作,更是事關全局的一項政治任務。食品安全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更關系到執政是否穩固,不可不深察。
肅清“寄生”在食品上“腐官”,要治標更要治本,在查處違法企業的同時,順藤摸瓜,揪出食品安全問題背后的幫兇,不僅要吊銷涉事企業的執照,也要堅決把涉事官員從執法隊伍中清除;要以嚴格的舉措斬斷官商勾結的利益鏈條,杜絕“釣魚執法”、“養魚執法”;要加大追責力度,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執法監管部門的不作為,讓執法部門真正成為食品安全的“守門人”,為食品安全再加一把“鎖”,也為黨的執政基礎固本培元。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3-17)腐敗成食品安全痼疾 執法者充任保護傘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