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不應止于廚房“透明”
建立“透明廚房”,把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加工制作的關鍵場所和重要環節通過透明玻璃窗、視頻顯示、隔斷矮墻等方式展示給消費者,實現食品加工制作過程的透明化,消費者可以進行即時監督。避免了“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表面功夫”餐廳,給廣大食客吃了一顆“食品安全”的定心丸。
然而,要做到食品安全,僅靠廚師整潔的衣著,干凈的地板,規范的操作,還遠遠不夠。透明廚房看不到地溝油,也看不到蔬菜是否農藥超標,更看不到豬肉里是否注了水或者含有瘦肉精。這些現象雖屬個例,卻也存在,“透明廚房”邁開食品安全第一步,但食品安全遠不是“透明廚房”所能解決的。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廣大群眾的心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近年來的一些“三聚氰胺、地溝油、明礬油條”讓廣大群眾談食色變,保障食品安全,要從生產源頭環節,中間加工環節,流通消耗環節抓起。
一是要企業自律。建立其食品安全誠信體系,依托行業協會自律監管,企業誠信經營模式,從根本上治理食品不安全行為。從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到消費者,各個食品企業均要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因此,企業的自律行為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基。
二是要堅持“零容忍”的舉措懲治食品安全違法犯罪,以持續的努力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通過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建立食品質量追溯體系,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要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全程監管,強化源頭治理,強化對流通環節監管,堵塞漏洞盲區,消除風險隱患。
三是消費者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投訴和舉報既是對消費者的行政救濟,也是督促責任企業進一步改進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作為食品安全的最直接承受者,消費者應該依法維權,向監管部門舉報,加強社會共治,不斷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透明廚房”在讓食客們看到整潔的操作環境,規范的操作流程,心里踏實也增添食欲,但食品安全,需要由企業、監管部門和群眾共同參與,齊抓共管。通過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政府部門監管,強化群眾參與三方為主的責任互動,切實保障我國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