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食品安全信心誰來呵護?
康師傅位于遼寧、湖北等地的生產基地監管部門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并未發現康師傅使用餿水油問題。然而,一段未顯示任何證據的揭露視頻緣何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背后透露出的問題值得深思。
“餿水油”漩渦
這段名為“臺灣良心導游向大陸游客揭露康師傅驚天內幕”的視頻拍攝地是在一輛大巴車上。視頻中,一位操著臺灣腔、自稱是導游的女子,向車上的游客說:“康師傅在大陸使用的餿水油數量是臺灣的56倍。這個新聞大陸有報道嗎?沒有,但臺灣知道。”同時,還呼吁抵制康師傅。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甚至微博大v紛紛轉發,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盡管康師傅方面隨后迅速做出回應,稱針對“惡意中傷”的行為已向警方報案,但該視頻內容仍在網上繼續擴散。
眾說紛紜中,真相究竟如何?記者聯系了康師傅多個生產基地所在地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處朱姓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共抽查了康師傅品牌11個批次的方便面產品,沒有發現問題,同時對企業生產原材料、生產過程的日常巡查檢查中也未發現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問題。
“如果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所謂的‘餿水油’,那么通常會在產品的重金屬含量、氧化值等指標上有所反映,從抽檢情況看沒有發現。”他說。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表示,今年上半年進行抽檢,涉及康師傅方便面的共有4個批次的產品,結果均為合格。
食品安全謠言多
事實上,此次也并非康師傅第一次陷入“餿水油”風波之中。早在2014年10月,由于臺灣檢方查獲頂新集團旗下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案件,波及下游上百家食品企業,同為頂新集團旗下企業的康師傅公司食品用油情況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針對公眾疑問,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消息稱,2013年以來大陸沒有從臺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然而時隔不到一年,同樣的“餿水油”質疑卻卷土重來并迅速發酵。
仔細觀看這段冠以“驚天內幕”的視頻可以發現,“臺灣女導游”并未拿出真憑實據,也沒什么有力的信息佐證。但就是這樣一段視頻,卻掀起了能量巨大的沖擊波。在刨根問底追問真相的同時,背后暴露出的問題也值得深思。
在食安信心脆弱如紙的當下,微博、微信正在成為一些謠言傳播的“放大器”,食品安全領域一些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為謠言的信息屢屢被轉發,更有甚者一些網民為博取眼球甚至“編謠傳謠”。
“一段并未提供真憑實據的視頻,卻能在網上引起一呼百應的輿論關注,充分說明公眾食品安全信心依然十分脆弱。”天津市社科院輿情所所長王來華說。
信心如何維護?
專家認為,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應采取“零容忍”的態度,織密監管網絡,填塞監管空隙,做實監管舉措,從嚴從重打擊一些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同時,針對社會輿論的關切,也要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增強信息透明度。
王來華表示,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關系往往是脫節的,這種不對稱的關系就會產生信息真空,也是謠言產生的溫床。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力度,用更全面的信息展示食物生產過程,對社會焦點及時回應,這樣才能有效消除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恢復群眾信心。
而作為社會公眾,一方面要勇于揭露和舉報食品生產者的違法違規問題,另一方面,要保留一份獨立判斷能力,守住信息發布或轉發的底線,不要把道聽途說、缺乏證據的信息當成新聞來傳播。
“對網友來說是動動手轉發或者罵兩句的事兒,對企業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天津市一位食品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這根弦高度緊繃的今天,微信、微博上一個不值得推敲的謠言都會影響行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