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7大真相揭秘
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別一口氣念完,太長會憋死)。像我們常說的防腐劑、抗氧化劑、疏松劑、營養強化劑、食品用香料都屬于食品添加劑。
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有部分原因是層出不窮的違法違規事件的曝光,尤其是違法添加物令食品添加劑背了不少黑鍋。事實上,從沒出現過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造成健康損害的案例。
●合理使用:
符合國標對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的要求,且符合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何謂濫用:
1)超出國標規定的使用范圍。比如:染色饅頭里面的檸檬黃
2)超出國標規定的使用量,也就是常說的超標
3)違背食品添加劑使用原則。比如:用香精腌漬鴨肉偽造牛羊肉
●何謂違法添加:
1)加入的物質不在國標允許的范圍內,就屬于違法添加行為。比如:蘇丹紅鴨蛋、塑化劑飲料、三聚氰胺奶粉
2)使用工業級產品也屬于違法添加。例如:工業明膠、工業檸檬酸、工業硫酸銅等
食品添加劑的發展史伴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史,它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滿足加工工藝的需要,一個是滿足我們對口味或營養的需求。
使用食品添加劑一般出于以下幾種目的: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比如高鈣餅干、高鐵醬油里的營養強化劑
●作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比如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使用的酸度調節劑碳酸鉀、碳酸氫鉀
●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比如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劑
●改進食品感官特性,比如冰激凌中的乳化劑、增稠劑
●便于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或者貯藏,比如果肉罐頭里的防腐劑和充氣包裝中的氮氣。
我們能在超市購買到各式各樣的食品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食品添加劑。比如防腐劑,食品工業時代之前,人們只能就近購買食品,需要長途運輸或長期保存的食物只能采用腌漬、煙熏、風干、發酵等手段。防腐劑的出現使得過去難以保存的食品可以實現長途運輸,甚至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味。
通俗的說就是,“劑量決定毒性”。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歸根結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種數量沒有必然聯系。只要符合標準的要求,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然而,長期大量吃某種食物仍然可能存在健康風險,任何食物都是這樣,哪怕是“無添加”的。比如某環保機構發布《中國9城市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調查報告》提出的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劑對兒童健康不利,這也是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真實情況是零食攝入過多,會影響孩子正常膳食營養攝入,這當然對健康不利。
我國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是相對比較少的大概有2000種左右,美國是4000種左右,日本也比我們多。我國的食品添加劑標準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是比較接近的。
我國的食品添加劑里有一多半是香料,而很多國家不把香料當食品添加劑管理。實際上比較各國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多少是沒多大意義的,這只是各國根據自身條件作出的管理上的取舍而已,安全性上并無分歧。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報道:“XX添加劑在歐盟禁止使用,而中國還在使用”,也有些報道會說“在國外的限量是XX,而我國限量比國外高”。實際上無論哪個國家,無論哪種食品添加劑,批準使用的前提都是經過科學的風險評估,認為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有些食品添加劑是我國特有的,僅在我國范圍內允許使用,比如竹葉抗氧化劑、茶綠色素、茶黃色素等。還有一些食品添加劑是國際標準或發達國家允許使用的,而我國并未批準使用,比如過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劑)在國際標準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標準中都可以使用,而我國已經禁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因此,不能簡單地通過比較誰用誰不用,或者個別指標的高低來判定標準優劣。
一般消費者認為“不含防腐劑”、“零添加”更安全,商家也瞄準了這一點,使用這樣的描述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同時還能賣個好價錢。
實際上,防腐劑主要是用來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否則有些食品還未出廠就壞掉了,甚至還可能產生毒素。從這一角度講,防腐劑使我們的超市貨架更豐富,也使我們的食品更安全。而且凡是國標允許使用的防腐劑都經過安全性評價,規范使用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損害。
至于“零添加”就更不靠譜了。首先,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在現代食品工業環境下已經很難找到,至少整個加工工藝鏈條中完全不使用加工助劑幾乎不可能。其次,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本來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絕不可能在安全性上變成“優等生”。當然,只要消費者愿意為這個營銷噱頭買單,這樣的產品就會繼續在市場上存在。
關于防腐劑的幾個辟謠:
●“牛奶保質期那么長一定是加了很多防腐劑”
牛奶使用的是超高溫消毒(常溫奶),巴氏消毒(7天奶),無菌灌裝等技術,按照前面提到的說法就是從“生物”層面杜絕了腐敗變質。因為出廠前已經把細菌殺了干凈,出來之后又是密封著的,如何腐敗呢?不相信的話,隨便拿一盒保質期是一年的牛奶,打開,室溫下放個一兩天,看看會不會發生腐敗。
所以保質期長并不是添加了很多防腐劑,而是消毒方式不同。
●“少吃罐頭食品,因為有防腐劑”
這個東西是不知道多少人的錯誤觀點,但是!罐頭其實是不加防腐劑的你們知道嗎!小編調查了市面上知名罐頭品牌(梅林午餐肉,廣東豆豉鯪魚,梅林紅燒豬肉罐頭,雙匯午餐豬肉風味罐頭,各類水果罐頭等),均無添加防腐劑。
為什么?因為罐頭出廠前是煮沸,消毒,加上密封,如何腐敗呢?罐頭這種東西是戰爭時期發明的,人們把東西煮熟之后馬上密封在玻璃罐里面,發現儲存時間更長,于是有了罐頭食品。
●“方便面含有大量的防腐劑”
這是一個比罐頭還冤的食品!小編調查了市面上出名的方便面品牌(統一,康師傅,日清,五谷道場等等)旗下的各類方便面若干,沒有任何一家的任何一款產品添加了防腐劑。
為什么?看到這里你還問我為什么?方便面的面餅經過油炸處理,水分都搞干凈了,蔬菜包經過脫水處理,也是什么水都沒有,至于干粉包…你家的鹽罐子會發霉嗎?醬料包一是高鹽,二是密封,三是出廠前紫外線殺菌,也是基本沒有發霉的可能。
●“保質期長的一定有大量防腐劑”
也有一些食品天然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劑,因為它們不會給腐敗微生物提供宜居環境來“生兒育女”。比如蜂蜜(高糖)、方便面餅(干燥)、腌漬食品(高鹽)等,因此這些食品聲稱“不含防腐劑”完全是一種營銷策略。
無論天然還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接受科學的檢驗,那就是風險評估。只要通過風險評估,獲得批準并按規范使用,其安全性并無高下之分。廠家選擇天然來源或人工合成,更多的是取決于成本,因為兩者實現同樣的工藝目的。“純天然”標簽跟安全性無關,和“零添加”一樣只是營銷手段。
大家應該正視食品添加劑,而不是談劑色變?,F代食品工業離不開添加劑,錯在不該非法濫用。小編嘮叨了這么多,回過頭再看開頭的測試,你心里的答案是不是改變了呢?
最后,還是祝大家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多吃健康食品,擁有一個好體魄!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8-05)這樣的食品添加劑“很危險”
- (2014-09-25)北京6款零食因添加劑超標下架
- (2014-10-08)兒童5大食品添加劑到底安不安全
- (2014-10-14)“豬肝蔬菜米粉”中的豬肝粉非食品添加劑
- (2014-10-21)食品添加劑有毒并不等于食品有毒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