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問題的深入思考

    2016-09-26 11:09:05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食品作為人類生活的必備要素,在物質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食品安全的問題尤為重要。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食品安全每況愈下,牽動著每一個國民的心,那么食品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安全、將危險系數降至最低?這不僅僅是企業的問題,而是需要國家、政府、人民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多方面、多角度協調與合作。

      從農田到餐桌,經歷了原材料的種植、加工、運輸、貯藏主要環節,每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故原材料的質量、運輸與貯藏同樣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食品出現問題的原因經總結,有以下幾個方面:食品安全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環境的好壞最終會決定食品的安全問題。就目前來看,環境的污染主要有三方面: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主要是廢氣、煙塵,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吸收大氣中的污染物,在其體內富集,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水源污染主要是污水灌溉、地下水污染,污水灌溉對農作物生長造成污染,而地下水污染不僅會影響食品生產加工的衛生問題,還會影響人民日常生活用水的安全。引起痛痛病的鎘,主要來源是電鍍、采礦、冶煉、燃料、電池和化學工業等排放的廢水,主要積蓄在腎臟,引起泌尿系統的功能變化。土壤污染主要通過顆粒的沉降對地表土壤造成污染,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到達農作物,進而轉移到人體內。

      現代農業的發展、產量的提高,依賴于農業投入品的研發,主要品種是農藥與化肥。一般情況下,農藥的殘留是針對土壤中生長的植物,隨著植物生長,農藥直接進入植物的根、莖、葉中,使其殘留在農產品內;另外一種殘留是附著在蔬菜、水果的表面。過量使用化肥,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生物危害是食品污染的主要來源,其來源是微生物的存在、增殖與污染。導致其存在的原因是清洗不徹底、操作不當、加工過程不注意衛生問題,最終導致微生物的引入;微生物的增殖是在加工過程中由于環境條件的適宜,加工品適合微生物生長,導致微生物數量增殖;微生物的污染是由于加工品與食品接觸表面的污染以及生產人員不衛生而引入,其可能還會造成新的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瘜W危害主要是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化學污染物以及加工過程中無意加入食品的化學物質。自然界中有許多食物本身含有有毒化學物質,但消費者對其的關注度遠遠不夠?;瘜W污染物主要是農獸藥殘留、重金屬,其來源主要是農獸藥的使用超標以及環境中重金屬的污染。農獸藥殘留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加重肝臟負擔,同時會增加致畸、致癌、致突變的風險。常見的重金屬污染主要是鉛、鎘、砷、汞等的污染。重金屬在人體內與蛋白質及各種酶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若其超過人體所能耐受的限度,會造成人體急性、亞急性、慢性中毒。物理危害主要是食品中有砂礫、石子、玻璃、金屬片等,其主要是加工過程中因操作不當而混入的,產生的危害也能夠使消費者立即發現。因此,消費者在食用前要多加注意,這樣可以避免物理危害對人體造成傷害。

      當今食品行業總會出現食品添加劑濫用的現象,其主要包括:添加劑使用量的問題、添加劑使用范圍的問題以及非法添加物的使用。每一種添加劑都有適用范圍,不是每一種食品添加劑都可以用在任何食品中的,添加都應嚴格依據國標所限定的范圍及量來添加。蘇丹紅、三聚氰胺看似是食品添加劑,實則為化學染色劑,其不能加入食品中,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是非法添加物。

      食品都需要包裝材料,因此,包裝材料的安全性也會影響食品的安全。食品中常見的包裝材料為:塑料、玻璃、金屬等,而塑料材質是最易出現安全問題的包裝材料,常見的食品塑料包裝材料為:PET、HDPE、PP、PS等,食品包裝時要選擇合格的包裝材料,這樣才可以避免其受污染,保證食品的安全。

      在運輸過程中環境的控制也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酸奶因其有利于腸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也越來越暢銷,但奶制品的運輸環節卻得不到重視。奶制品一般要求在0-4℃的環境中貯藏,如果奶制品不在冷鏈過程中運輸,微生物繁殖的可能會增大,奶制品變質的速度也會加快,而消費者對此情況不知,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發生。針對以上我國食品安全遇到的問題,提出以下的解決方法:保證原材料的安全主要是保證環境的安全以及減少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這樣才可以在源頭上保證食品質量的安全。只有源頭上的農產品安全了,生產出來的食品才可能安全,否則以后的措施都是無稽之談。環境的安全,需要每個公民的保護,生活垃圾不亂倒、工廠排放物達標、保護花草樹木、不浪費一滴水等都是對環境的保護,只有環境達標了,生長出的農作物才會安全,養殖出的畜禽才會健康。減少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主要是減少農藥以及化肥使用,主要依靠生物防治來治病蟲害,使用農家肥來給農作物施肥,減少化學制品對土壤以及植物的危害,減少農作物農藥殘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減少加工過程中的危害的依據主要是控制生物、化學、物理危害,正確使用添加劑,使用合格包裝材料。生物危害的控制是嚴格控制食品加工過程的衛生問題,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化學危害的控制是通過加熱等方法減少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將其毒性降至最低;化學污染物減少主要的依據是:農獸藥使用的減少以及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的控制;對于加工過程中無意加入食品的化學物質的控制,則需嚴格控制加工過程。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主要有三個方面:嚴格注意添加劑的使用量,添加的量不能超過國標中所界定的最大值;嚴格注意添加劑的使用范圍,添加時不能隨意添加,使用前應依照國標中所限定的范圍添加;嚴格控制非法添加物的使用情況,嚴禁非法添加物添加入食品中。使用合格的包裝材料,嚴禁使用食品不允許的包裝材料,否則包裝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會遷移到食品中,再好的食品也會受到污染,最終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食品不同于普通商品,有很多食品對溫度有著嚴格的要求,奶制品、肉制品、水果、蔬菜等都對運輸溫度有界定范圍,因此,需要企業在運輸時,特別注意產品所需溫度條件,以保證產品的質量與品質。每個食品都有自己的貯藏條件,而產品的保質期也是依據貯藏條件而定的,也就是說,只有產品處于標準的貯藏條件下,才會有應有的保質期,在保質期內,食品不會腐敗變質。對此,國家相關機構,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嚴格把好銷售關,對超市、商場等銷售食品的地方嚴格排查,確保食品置于要求的貯藏條件,同時,經銷商也應嚴格按照標簽上所標注的條件存放食品,這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消費者的安全負責。

      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種植、加工、運輸、貯藏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對此,國家已經制定了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用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法,此法對食品加工、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大,懲罰力度增強,但對于農產品的監管相對薄弱、力度不夠,因此,國家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只有農產品安全了,以后生產出來的食品才會放心,否則后面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

      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我們不能把眼光只放在企業,放在加工環節上,對于農產品的生產、運輸與貯藏環節同樣應該重視。而這不僅僅是企業的問題,也不只是國家監管的問題,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每個環節、每個方面嚴格控制。只有這樣,食品安全問題才會越來越少,人們對食品才能放心,真正做到用得安心、吃得放心。

      河北農業大學 理工學院 鄭丹妮

      通訊作者 胡珊珊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問題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