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食品安全監管的癥結及出路

    2016-11-03 10:35:35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在我國食品安全法公布并落地之后,各個地區仍是各類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仍然存在食品安全的概念厘定不清、監管方面分管混亂和食品的安全標準不能統一等諸多問題。本文從概念、立法層面上,重點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行梳理,對于監管的權限問題、行業自律性問題、多方監督等概念進行重新厘定,建議完善監管體系、法律制度,確保我國的食品安全不再出現問題。

        近幾年以來,各地區食品問題不斷出現,已逐漸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食品安全問題高發。早在2014年中央工作會議關于經濟問題的若干看法里,習近平主席著重強調了食品安全問題,指出這項工作是為了確保每一位公民舌尖上的安全,這是工作的第一要義,甚至是對黨執政能力的第一大考驗。本課題將以安全監管為切入口,對安全管理體系的紕漏進行深入探究,同時也綜合目前食品供應鏈的特點,引導監管部門正確面對變化和到來的挑戰,同時,本文也提出相關的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

        食品安全監管的癥結

        鏈條式監管導致監督缺位

        我國采取的是把食品安全鏈條分多個環節進行監管的方式,在這種制度下,政府通常會劃撥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這些被管理的行業鏈從行業上游延續到下游,對種植業、養殖業、食物生產加工環節、流通環節和餐飲環節進行一次管理。這樣的監管體系,似乎貫穿了整個監管的每一個環節,但實際上局限性很大。因為監管環節太過冗長,導致監管主體太多,每一個環節的協調性非常差,此外,并不能完全做到環環相扣,而是每個環節之間難以無縫對接,因此容易滋生監管漏洞。

        交叉式重復管理使監管失范

        監管作為政府管理中的一個普遍難題,在食品安全中顯得格外突出。在我國的農業管理部門、衛生部門、質量檢測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之間,通常存在著難以協調、權責劃分不清晰等問題,這4大部門往往出現重復交叉監管現象。由于食品安全的監管環環相連,因此4大部門在職能劃分上的不清晰易導致重復監管。除重復監管外,更因為權責的混亂問題,導致食品安全監管出現漏洞,一旦出現問題則互相推諉的現象。

        行政干預強烈的監管模式

        作為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特色之一,我國很多職能部門的監管工作處于一種“出則有效”的狀態,即只有在出現非常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時,相關部門才想到運用強有力的行政干預手段來監管,本來松散的職能部門此時團結一致,解決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種管理機制行之有效,但監管的日常維護不足,僅能在問題出現時才能加以及時應對,而且這種管理機制缺乏一定的法律基礎,不能體現依法治國的理念。此外,這種一陣風似的監督方式,實際上更易滋生漏洞,使很多不法者有更多的僥幸心思。同時,缺乏系統型管理,只有重大問題被揭露時,才迅速地去應對,沒有對平時的小問題進行系統性的監管。

        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

        跨區域食品安全問題涌現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活躍,尤其是現代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發展,食品間的大規??鐓^域供應已經成為常態,這樣的背景下使食品安全的監管難度無形中增大。而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更是跨區域性的大規模爆發,使安全隱患范圍無限放大,易造成極惡劣的社會影響。

        食品生產環節的不斷創新,增大了安全隱患

        隨著經濟的發展,食物的生產、加工環節不斷創新,食品的供應不斷花樣翻新,且人們的口味花樣百變,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食物變得越來越多種多樣。雖然新技術的普遍使用,使食物更加多樣化,但這些創新,易讓不法分子從中舞弊,制造假冒偽劣產品,欺騙消費者,在繁瑣的加工過程中更易出現安全生產問題,這大大提升了監管的難度和門檻。

        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建設路徑

        清晰劃分部分職能

        在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食品加工手段的不斷創新、現代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食品生產、流通、售賣完整行業鏈條的復雜性,要求對于食品的安全性監管將更加嚴格、縝密,這不再是單單一個地區或部門的問題,更是多個部門聯合行動。所以,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必須首先打破區域、部門之間的限制,同時理清各個部門之間的權責,聽從中央衛生部的指揮,全面地對食品供應鏈進行掌控。此外,也要逐步建立起嚴苛的責任追究制度,同步大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實效性。服從中央的領導,則是以衛生部和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為綱領,加強各個部門的協同。

        完善法律體系

        除強調政府監管外,更需要法律的規范和行業內的自律。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食品監管的最基本綱領,在食品安全的檢測標準和項目的規范上,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監管的前提之一,是盡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律,為所有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保證,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質量、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同時要規范全國性的食品檢測標準。此外,還需行業內加強自律意識,這是行走在法律之外的強有力的自我監管制度,所以政府有必要及時地引導食品行業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

        建立食品安全供應信用體系

        預防比治理更為重要,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對于食物供應方,進行強力有效的監管,將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傳遞給他們,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從源頭上根除。食品安全的信用體系,對于我國食品安全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具體操作可通過政府職能部門進行安全評級、消費者打分等途徑實現。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癥結 食品安全 出路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