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食藥監機構改革大考 做優秀“三清三視”考生

    2018-06-21 09:58:58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侯群華 戴國亮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大決定,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
     
      2018年4月10日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掛牌,這意味著我國將重塑市場監管格局。
     
      目前,機構改革已全面展開。那么,作為省級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在改革期間怎樣才能交上一份“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干勁不減”的合格答卷呢?若做到了“三清”、“三視”,答案就了然于心。
     
      認清改革開展背景,正視食藥監走過的路。
     
      縱觀前車之轍,監管體系在維護市場秩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場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工商、質檢、食藥監部門的辛勤付出。尤其是食藥監系統,短短的一二十年里,在經歷幾次“變軌”、“并軌”中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食藥監管方略。但是,隨著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要求的提高,這幾個部門的行政執法和監管也出現了與之不平衡、不充分、不適應的矛盾。職能交叉,分工不明,協調難度大,指揮不靈的“撞車”、“繞道”現象時有發生,消費者利益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視。
     
      再者,由于各部門紛紛立法,“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嚴重影響了監督執法的權威性,有人戲稱:“當青蛙在田里的時候,它歸農業部門管;跳進水里,就由水務部門管;被賣到了菜市場,又成了工商部門管。結果到頭來誰都管不好。”可謂“九龍治水”。體制的不合理性也給目前倡導的“放管服”改革的推行帶來了阻礙。同時也易衍生出“無利蟄伏,有利早起”的行為病灶。
     
      機構改革是靶向清除障礙、根治病灶的最佳途徑。面臨改革,首先要解決的是“脖子以上的改革”,意識決定膽識,只有上升到改革是大市場監管的必然選擇、是人民獲得福祉的必經之路這一高度,才能夠真正做到改革期間思想不亂,擁護改革、支持改革。
     
      認清改革進展趨勢,重視食藥監當前的路。
     
      順應新時代改革發展要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運而生,全國約70%的縣市級的市場監管部門也悄然成立。然而,對“九龍治水”的改革方向也絕不是“一龍獨霸”,而是在廣泛吸收基層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國家層面的體制設計。上下級猶如“繡花式”針與線的關系,線離不開針的指引,針離不開線的搭配。同樣,機構改革和日常市場監管工作也息息相關,機構改革促進市場監管的各項工作,市場監管的成效將檢驗改革的成果。改革就要從老百姓和企業日常最關心的身邊事做起,讓群眾和企業不再為毫無必要的事情跑腿;實現一支隊伍管市場,提高監管效率、減輕企業負擔,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強。這是民心所向。同時,國家為平穩有序調整行政機關職責和工作,確保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開展工作,推進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優化協同高效,也開辟了法治保障道路,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就是堅強的政策后盾。
     
      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是一場觸動利益的深層變革,人人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強化“四個最嚴”的責任擔當,監管職能和職責關系才得以平穩有序調整和理順,工作才得以正常、連續運轉。以機構職能調整到位為界限,緊繃“保證人民舌尖上的安全”這根弦,新事新辦法,老事老辦法,確保隊伍不散、工作不斷。
     
      認清改革發展前景,遠視食藥監未來的路。
     
      眾所周知,2020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兩個一百年”,這是實現輝煌“中國夢”的節奏,國家踏著這樣的改革節拍正鏗鏘地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繪制出了全省食品安全大省建設的“路線圖”;今年底,公共餐飲單位建設“透明廚房”達70%;《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和小攤點管理條例》頒布與實施。一系列的改革建設目標,可以說宗宗都與“中央交響樂”合拍。為彈好改革的“鋼琴曲”,大力助推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由經驗型向標準化轉變、由探索型向規范化轉變的服務型行政執法新模式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改革的大合唱已拉開序幕,正等著想干愿干積極干、能干會干善于干的干部傾情放歌。為敢想的人“鼓足勁”,為敢干的人“加滿油”,為試錯的人“卸包袱”。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敢干實干擔當的干部免除后顧之憂。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面對新階段、新要求,認真總結、固強補弱,既不做推諉塞責的“駝鳥型”干部,也不做華而不實的“孔雀型”干部,更不能做不作為、慢作為的“懶貓型”干部。
     
      改革創新容不下群眾來辦事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但辦不成事這種“為官不為”的慵懶懈怠。堅持有為才有位的價值理念,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沖在一線開拓創新,才能做到標準不降、干勁不減。
     
      作者簡介:侯群華,男,中共黨員?,F供職于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宣傳處,副調研員。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三清 考生 機構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国产小屁孩cao大人|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