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進展
食品安全事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將食品安全納入健康中國建設,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食品安全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充分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心系民生的情懷,也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堅決依法治理食品安全,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確保群眾飲食安全的決心和信心。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是推動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舉措,創建工作已經成為當前全國食品安全工作越來越重要的抓手和平臺。
創城工作申請情況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部署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行動工作,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評價管理辦法》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經過初評、推薦、第三方機構綜合評議確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工作于2014年正式啟動。三年來,全國已有67個城市分三批參加了創建試點工作。據悉,在國家“十三五”期間,試點城市將擴大到100個。
第一批試點城市:
2017年6月28日,第一批試點城市經過近三年的創建,通過了省級層面初評推薦和國家層面公示評議,具備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命名資格。經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同意,命名河北省石家莊市、唐山市、張家口市,山東省濟南市、青島市、濰坊市、煙臺市、威海市,湖北省武漢市、襄陽市、宜昌市,陜西省西安市、寶雞市、楊凌示范區、韓城市等四個省份的15個城市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
第二批試點城市:
第二批申請國家示范城市的大連、長春、沈陽、南京、杭州、寧波、福州、廈門、深圳、長沙、成都、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15個試點城市,2016年12月完成第二批試點城市創建中期績效評估情況,日前,已進入到最后攻堅階段。
第三批試點城市:
2016年6月,《國務院食安辦關于開展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工作的通知》(食安辦函[2016]23號文件中公布,國務院食安辦決定在山西太原等37個城市開展第三批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試點工作。
通過政府部門、企業主體和社會各界“三位一體”整體聯動,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地區社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公眾食品安全知曉率不斷提升,創建參與度和支持率繼續攀升,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品牌效應初步顯現。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5%的受訪群眾支持創城,75%的受訪群眾支持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標尺,創建工作得到社會初步認可。
創城評價的標準及解讀
2017年,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評比的依據是《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評價與管理辦法(暫行)》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2017版)》等5個文件進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階段性對管理辦法和標準組織修訂。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規劃財務司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出臺的《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評價與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2017版)》(以下簡稱《標準》)進行了解讀。
《辦法》解讀——
關鍵詞:核心、規則、流程
把握創建工作的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促進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創新監管機制,強化監管措施,推動社會共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遵循創建工作的規則規則包括標準和細則。對各地制定的細則的要求:一是細則要細,要緊扣標準細化,將39項標準向下細化,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項目,要緊盯問題細化,要能解決問題,要能落實;二是細則分值要量化,用數據說話;三是細則考評要科學,多采用隨機抽查或倒查的測評方法,不要過多地依靠看文件、看資料、聽匯報;四是對社會公示反映的問題,要有具體有效的解決方案。
執行創建工作的流程流程分試點創建、省級層面初步推薦、國家層面公示評議、國家授牌命名四個階段。在試點創建階段,創建期滿要及時申請,如果創建城市自認為還沒有把握,可不申報。在省級層面初步推薦階段,組織者為省級食品安全委員會,地方政府領導要牽頭主抓;要建立由省食品安全辦公室牽頭、各部門參加、第三方機構參與的初評工作組和專家庫,要有代表性,做到公正、公平、公開;滿意度調查必須由第三方機構組織開展,樣本量、抽樣方法、調查方法、調查問卷、統計方法等要符合有關調查專業標準和規范,由統計局城調隊調查也可以。對納入推薦名單的城市要按優先次序排隊。
《標準》解讀——
關鍵詞:否決項、關鍵項、基本項、鼓勵項
標準和細則分值關鍵項+基本項的分值為100分,10個關鍵項的總分值≥40分,22個基本項的總分值≤60分。4個鼓勵項的總分值≤16分。同類項中的各單項分值大體相當,關鍵項的單項分值>鼓勵項的單項分值,關鍵項的單項分值>基本項的單項分值??偡旨搓P鍵項+基本項+鼓勵項=116分,創建城市的總得分≥90分且未被否決,即符合要求。
否決項創建標準中3個一票否決的否決項定義如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按《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特別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界定;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是指出現“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福喜事件”等惡性事件;“近3年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顯示本地生產的食品安全狀況較好”,指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評價性抽檢數據為準,進行分析對比,合格率應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票否決。
關鍵項黨委和政府定期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是指黨委定期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頻次不少于每年2次,政府定期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頻次不少于每年2次。
“經費保障到位”,要提出具體量化指標,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以及食品安全檢驗經費至少能夠支持4份/千人口•年的檢測樣本量。
“后處置工作及時徹底”,只要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或外地通報的檢驗不合格的食品,當地監管部門必須及時做好后處置工作,嚴防已檢為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場或被消費者繼續食用。
基本項在指標分值設置上,執法車輛配置情況要占該項總分的2/3分值;達到3~4名執法人員/輛車的可得滿分,達到6~8名執法人員/輛車的可得一半分,否則不得分。
鼓勵項鼓勵項是加分項。對于制度、手段、方式、體制創新的事項,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或食品安全辦公室領導批示的,可加分;或國務院食品安安全辦公室簡報專題刊載的,經審核后也可加分。
“市級檢驗檢測機構具備食品微生物、理化、農獸藥殘留等常規檢驗檢測能力”,一是檢驗機構要取得中國計量認證(CMA),二是縣級檢驗機構可以是覆蓋幾個縣的區域性檢驗中心。
創城工作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通過政府部門、企業主體和社會各界“三位一體”整體聯動,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地區社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公眾食品安全知曉率不斷提升,創建參與度和支持率繼續攀升,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國家食品安全示范試點城市達67個。從2014年7月第一批啟動15個試點城市,目前試點城市累計達31個?。▍^、市)67個城市,覆蓋了全國所有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部分基礎較好的地級市,覆蓋人口4.3億、國土面積115萬平方公里,生產總值約占全國一半。
第一、第二批試點城市創建前后對比顯示,創建后年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增幅達52.96%,食品安全現場檢查量增幅達28.41%,食品檢驗樣本量增幅達20.98%,食品安全檢查合格率遞增2.49個百分點,查辦食品安全案件增幅達16.29%。
了解,四川成都、湖北宜昌、廣東深圳等在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的過程中還由市委書記親自掛帥任創建領導小組組長,檢查指導食品安全工作。湖北、成都等、市出臺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工作意見,北京、上海等地出臺強化落實區縣食品安全監管屬地責任管理辦法。
此外,國務院食品安全辦9月下旬出臺了《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標準(2017版)》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評價與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統一了評價與管理辦法、創建標準和行動指南。各地自發聯動聯創。浙江、江蘇等地也參照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模式,同步開展省市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山東等地啟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各地掀起爭創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熱潮。
截至2017年初,67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試點城市現有全職從事食品安全監管的人員82968人,食品安全年工作經費達48.81億元,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車輛11144輛,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裝備價值21.98億元,食品安全年現場檢查612.31萬戶次,食品檢驗年樣本量210.56萬批次,食品安全檢查合格率達99.57%,年均查辦食品安全案件8.62萬件,年均追究食品安全刑事責任人員4393人。
杜翠榮 李興權 王冬妍 沈陽食品檢驗所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家樂福與您一起努力建設食品安全誠信
- (2014-06-16)以誠信保障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在京召開
- (2014-06-16)張志剛:提高誠信自律,共為食品安全獻計獻策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實質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