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酶工程關鍵技術及其安全性分析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食品安全及營養健康的程度也越來越關心,食品不再是滿足人們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更多的食品企業將目標定位于優質、高效的層面上。而食品酶技術便是可以賦予食品安全、高效、優質三大目標的首推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生物催化劑,如今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制造的各個環節當中。
食品加工種類日益增多,食品酶的應用也愈加廣泛。但在應用的過程中,有的酶種并不能滿足加工需求;并且我國酵種發酵水平相對較低,成本又較高;酵制劑復配技術較為落后,很難與先進國家的酶制劑企業制衡;安全標準評價體系也不夠完善,這給食品的安全生產和加工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礙,是目前酶制劑領域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在焙烤領域的應用。酶制劑在使用過程中可代替溴酸鉀的作用。溴酸鉀即一種面粉強勁劑,但也是一種致癌物,會給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危險。利用真菌淀粉酶、脂肪酶等于多種酶共同作用于面團可以有效提高面制品的質量,其效果甚至比溴酸鉀更佳。酶制劑有一定的增白作用。并且,酶制劑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面制品的保質期限,利用麥芽糖、淀粉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面包、饅頭等面制品的老化現象,讓食品更加安全,淀粉類產品在烹飪的高溫條件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淀粉酶等原料的試用可以在制作過程中降低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在不影響食品風味的同時,確保了食品的安全性。在啤酒行業的應用。將葡萄糖氧化酶應用于啤酒當匯總可以去除溶解氧以及瓶頸氧,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保質期,而加入α-乙酰乳酸脫羧酶可以讓啤酒更快成熟,減少發酵周期,節約能耗。加入β-葡聚糖酶和葡萄糖苷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麥芽汁的黏度,避免產生啤酒渾濁的情況,保證啤酒的質量。在油脂加工中的應用。將酶法脫膠應用于大豆油精煉中,可以使脫膠在含水的情況下依然高效進行,為其提供了一個經濟、安全的替代方法。除此之外,將酶制劑通過酯交換可將甘油三酯轉化為甘油二酯,使其在人體的小腸內直接消化吸收,不會生成脂肪,且不影響口感,并會起到一定的降低血脂的作用,長期服用,還可以防止體內脂肪堆積。食品保鮮中的應用。相比于其他的保鮮方法,酶法保鮮擁有著很多其他方面所不具備的特點:酶本身是無毒、無味的,不對對產品的價值造成任何影響。并且,酶對底物有嚴格的專一性,將其添加到復雜的成分中也不會產生其他不必要的化學反應。酶具有較高的催化效率,利用低濃度的酶便可使其迅速產生反應。酶的作用所需的溫度以及pH值條件均較為溫和,不會對產品的質量造成任何影響。利用酶來進行保鮮,只需通過簡單的加熱即可讓酶失活,反應重點易于控制。
如今酶制劑在食品生產領域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食品工業的發展。但利用酶制劑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同時,酶制劑自身的安全問題也會對食品的安全性造成直接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食品酶的安全性展開評價分析。這也是酶制劑行業在食品加工領域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一項科學問題。
當前我國在酶制劑生產方面,無論是原材料還是生產設備及工藝都稍顯落后,給酶制劑產品的質量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威脅,難以達到食品加工的標準要求,只適用于工藝粗放的加工業,產品性價比也與市場規律存在嚴重偏離。因此,只有選擇與加工要求相符的,有相關資質許可的原料才能夠做到從源頭控制食品質量,將致病菌、重金屬等控制住。并且,還要在酶制劑的生產過程中,對不良氣味、污水、廢渣進行有效處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酶制劑環境安全問題。
在利用酶制劑對食品進行加工過程中,如何降低酶粉塵對職工健康以及環境的影響,也是非液體酶制劑利用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利用低溫微囊化技術可以提高酶制劑產品的安全性,做到無粉塵,并且穩定性也相對較高,其他相關指標業余食品衛生標準基本符合。
王梅 山東師范大學歷山學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2-01)食品干燥劑的安全性
- (2016-10-24)關于食品中生物胺的安全性檢測
- (2017-09-22)光譜技術在畜產品安全性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農產品生產是關鍵
- (2014-08-08)召回時效性并非破解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
參與評論